返回

翻译新闻

搜索 导航
超值满减
“大众海归”时代如何调整人才政策
2019-05-29 14:55:50    高子平    神州学人网    


  海归人才是衡量人才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标志。2016年以来,在分析20619份新海归个人履历,并对其中1438人进行有效问卷调查、座谈走访的基础上,可以发现来沪新海归在结构、层次、需求等维度开始发生深刻变化,上海已率先进入“大众海归”时代。原先的留学人才政策略显过时或滞后,在市场化配置、资助导向、公共就业服务、流向引导、跟踪分析研究等方面需要及时转变工作思路。


  不再是笼统的高层次人才


  2016年以来的新海归中,本科占70%,硕士占25%,MBA占3%,博士仅占1%。新近回国的海归已不再是笼统的高层次人才,大众化、多元化、规模化趋势明显。


  同时,无论是科研资助对象的增加还是科研资助金额的增长,均远低于海归规模的扩张速度。调查显示,62%的新海归“没有申请过任何类型的项目资助”,33%表示“不知道或者不关心”。可见,面向海归人才的资助政策设计亟须转型。


  事实上,随着“大众海归”时代的到来,除了极少数顶尖级人才之外,绝大多数留学人才应当通过市场途径予以配置,并遵循市场定价规律。近年来,不少猎头机构专门设立了国际业务部,积极拓展海外人才业务,但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出来。


  调查显示,54.21%的新海归是“经过上网搜索,找到现单位”的,另有18.62%“经过国内的亲戚、朋友介绍”、4.48%“经过国内的老师、同学介绍”。换言之,网上搜索与熟人介绍是主要途径,仅有7.72%的人“通过猎头公司介绍”在上海找到工作。这反映了人才就业市场上信息不对称、供需不均衡等多重问题。


  进一步的研究显示,随着留学的大众化,海归群体的就业形态发生了重大转变。第一,0.34%的新海归“没有稳定工作,打零工”,4.76%的新海归“没有工作”;第二,八成以上的新海归在体制外就业,体制内偏好发生根本性逆转;第三,民企就职比例超过外企,成为新海归首要的从业部门。与此相伴,67%的新海归从未享受过政府提供的就业服务,24%表示“不知道或者不关心”。




[1] [2] [下一页]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上一篇:美部分科研机构“谈华色变”损害正常学术交流
下一篇:外国留学生的中国生活:能针灸把脉 会斗地主 爱吃湘菜

微信公众号搜索“译员”关注我们,每天为您推送翻译理论和技巧,外语学习及翻译招聘信息。

  相关新闻




PC版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