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仁毅的事业从语言教学和英国文学起步,再到美国研究学,最终致力于跨文化研究。1982年,梅教授的事业迎来了一个转折点,获得富布赖特奖学金,让他有机会到美国深造学习。当时他面临的选择是“美国文学和美国历史学,二选一”,他选择了后者。
梅教授将学习美国外交史视为转向各类相关领域的“枢纽”。“当你深入研究这一学科时,你就一定会接触到美国文化领域的知识。”他说道。“然后,你就会不得不接触中国文化。当你潜心研究两国文化时,学科之间的差异又会让你感到迷惑。所以,你必须具备跨学科和合并学科的学习能力。现在,我仍然处在学科融合的过程中。”
这位80岁的北外老教授研究跨越了这一方面的所有领域。即使如此,他仍然坚持正常授课。
他建议年轻人为自己规划一个学业方向:跟着心走,跟着好奇心走,大胆探索研究。
“在北外美国研究中心,大部分课程都是选修课,必修课很少。”
对于第二语言是英语的学生,梅教授的建议是:不必深入研究语法,有一定的了解就行,因为英语语法越深究越困惑。
他说道,学习语言的过程存在一个“临界点”,超过了这个临界点,你就可以运用自如。这个“临界点”就是“语感”。
梅教授建议初学英语的学生不要刻意去钻研语法诀窍,而是应该多阅读,尤其是读一些简单的文章——不超过3000个单词,难度与青少年读物相当。初级阶段的学生可以专注于30到40篇文章,挑选十几篇反复阅读,直至可以复述其中的短语和句子。“通过这种方式,你就可以摆脱母语的影响。”梅教授说道。
对于高级阶段的学生,梅先生建议他们重点阅读散文,而不是小说。散文一般不会局限在文学领域。梅教授提到温斯顿·丘吉尔(Winston Churchill),认为他的非小说类文章具有很强的影响力。
“我们喜欢学习约翰·肯尼迪(John F. Kennedy)的就职演说,但其结构和句式属于美国文学传统范畴。”他说。“语言就是力量。当你领悟到这一点后,就不再需要老师了。你自己就会知道如何从阅读的文章中学习有用的知识点。”
上一篇:海伦·斯诺翻译奖 西安启动
下一篇:语言学大咖云集共庆《语言战略研究》创刊号首发
微信公众号搜索“译员”关注我们,每天为您推送翻译理论和技巧,外语学习及翻译招聘信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