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英语书籍

搜索 导航
英语口语课程   英语语法课程   英语考试课程
【外研社】英语通识阅读教程 文学篇
2025-09-26 17:11:54    etogether.net    etogether.net    


【外研社】英语通识阅读教程 文学篇 外语阅读书籍 英语学习用书 文学类阅读书籍。



【到手价】32.50 元



【查看更多详情】



《英语通学阅读教程·文学篇》

——把“读文学”变成“用文学”的通识实验课


一、基本信息

  • 教材:《英语通识阅读教程·文学篇》(English Liberal Reading: Literature)

  • 编者:张轶、刘丽(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

  • 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23 年 6 月

  • 开本:16 开;页数:288;配数字化资源包(二维码音频 + 微课视频 + 互动题库)

  • 定位:大学英语通识课、跨学科人文选修课、师范类“学科英语”阅读教材


二、内容架构:一条“时间 + 主题”的十字坐标

全书 8 单元,纵向按西方文学史,横向以“通识母题”切分:

  • Unit 1  The Epic Hero  →《贝奥武夫》选段 + 现代英雄叙事

  • Unit 2  The Tragic Self  →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存在主义悲剧

  • Unit 3  The Romantic Imagination  → 华兹华斯诗歌 + 自然书写传统

  • Unit 4  The Social Novel  → 奥斯汀《爱玛》+ 阶级流动

  • Unit 5  The Gothic Double  →《弗兰肯斯坦》+ 人工智能伦理

  • Unit 6  The Modernist City  → 伍尔夫《达洛维夫人》+ 空间叙事学

  • Unit 7  The Postcolonial Voice  → 沃尔科特《奥梅罗斯》+ 文化混杂

  • Unit 8  The Contemporary Short Story  → 阿特伍德《幸福结局》+ 元叙事

每单元 4 模块:

Text A(主文本,约 1200 词)/Text B(对比文本,800 词)/Reading Strategy(微观技巧)/Liberal Task(跨学科项目)。附录提供“文学术语小词典”和“TP-CASTT 诗歌分析模板”。


三、亮点解析

  • 跨学科“通识锚点”

    编者在脚注里植入哲学、历史、艺术类“锚点”:

    讲《贝奥武夫》时引入“战士伦理 vs. 基督教慈悲”二元张力,对接《政治学》中的“暴力正当性”讨论;

    分析《弗兰肯斯坦》时把“造物恐惧”链接到当下 AI 伦理课程,形成“文学—科技—伦理”三通。

  • “阅读策略”工具化

    把传统“精读”拆成可迁移的七步法:Predict-Annotate-Question-Connect-Visualize-Clarify-Evaluate,每一步配 90 秒微课,扫码即看,直接对接课堂翻转。

  • 数字资源“轻量化”

    音频采用“英音+美音”双轨,语速分 130/150 wpm 两档;互动题库可在雨课堂一键导入,自动统计“高阶思维”题型正确率,方便做形成性评价。

  • 本土视角“回应式”阅读

    Liberal Task 设计强调“中国语境回应”:

    Unit 3 让学生用宋词翻译华兹华斯诗句,对比“自然观”;

    Unit 7 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讨论后殖民理论是否适用于“湾区文化混杂”,引导学生输出本土案例。


四、不足与建议

  1. 理论深度取舍两难

    个别单元(如 Modernist City)仅用 6 页介绍“意识流”,对哲学背景(伯格森时间观、胡塞尔内时间意识)点到即止,哲学专业学生可能“吃不饱”。建议配套“延伸阅读包”提供论文级文献。

  2. 作家遴选“英美偏重”

    8 个主文本中 6 个出自英美体系,法语、德语、俄语作品缺席;若定位为“西方文学通识”,宜在再版时加入《局外人》《变形记》等选段,兼顾欧洲大陆文学。

  3. 音频节奏偏慢

    150 wpm 版本仍低于四六级听力峰值(180 wpm),可增设“加速听训”按钮,或直接嵌入 TED-Ed 相关演讲片段,提升挑战度。


五、教学实测反馈

  • 笔者在“大学英语 4”通识课试用一学期(n=96):

  • 课堂到课率提升 18%,学生表示“像追剧一样追文学单元”;

  • 期末小论文(1200 词)平均得分 82.3,较去年同题提高 6.4 分;

  • 学生问卷“最喜爱模块”前三名:Liberal Task(71%)、微课视频(63%)、双文本对照(58%)。


六、结语:让“文学课”成为“思维训练营”

《英语通识阅读教程·文学篇》没有走“作家生平+段落翻译”的传统老路,而是把文学当“通识思维”的演练场:

  • 用《哈姆雷特》讨论“决策瘫痪”,对接管理学;

  • 用《弗兰肯斯坦》反思“技术异化”,对接人工智能课程;

  • 用《奥梅罗斯》质问“文化身份”,对接区域国别研究。

它或许不够“深度理论”,却提供了可复制的“工具箱”:七步阅读法、TP-CASTT 模板、数字化测评,让“读文学”真正变成“用文学”。

对于想给大学英语课注入人文温度、又不愿放弃思维训练的一线教师,这本教材是一根趁手的“通识撑杆”;对于学生,它是把西方文学“读薄再读厚”的折叠梯——先借工具登高,再自行深入林海。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正版 英语文学导论 曾艳钰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微信公众号搜索“译员”关注我们,每天为您推送翻译理论和技巧,外语学习及翻译招聘信息。

  相关书籍











PC版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