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的女孩 英文原版 A Beautiful Child 犯罪心理学 真实故事 Matt Birkbeck 简装 英文版 进口英语原版书籍。
【到手价】72.00 元
《A Beautiful Child》
作者:Matt Birkbeck
出版社:Berkeley True Crime(2004)
ISBN:9780425195454
Netflix 纪录片《Girl in the Picture》原著
一、先给情绪预警
这不是“悬疑之后有正义”的爽文,而是一册让你读完想立刻起身把家里的儿童防拐手册再核对一遍的真实记录。它把美国 1970–1990 年代“儿童失踪=离家出走”的集体冷漠、官僚系统的互相推诿、以及一个人长达二十余年的精神操控,一页页摊开给你看。请准备好“愤怒—震惊—空茫”三连击。
二、故事核
• 1970 年代,年仅 4–6 岁的女孩(真实姓名未知)在佛罗里达被富兰克林·弗洛伊德(Franklin Floyd)诱拐。
• 此后她以 Sharon Marshall、Tonya Hughes、Suzanne 等至少 6 个别名活在世上。
• 在旁人眼中,她是“成绩全 A、要考 NASA 的校花”;在 Floyd 眼中,她是女儿、妻子、提款机。
• 1990 年,23 岁的 Sharon 被发现陈尸公路旁;Floyd 随后绑架了她 6 岁的亲生儿子 Michael Hughes,一个月后也将其杀害。
• 直到 2002 年,记者 Matt Birkbeck 在写另一篇报道时偶然发现一张旧驾照,才把这团跨越 30 年的谜团拉回公众视线。
三、结构速写
第 1–3 章:高速公路无名女尸→身份无法确认→线索指向 Floyd。
第 4–7 章:倒叙 Sharon 的高中、大学时光;穿插 FBI 探员、闺蜜、老师的采访。
第 8–11 章:Floyd 的犯罪史——他其实早在 1960 年代就因性侵儿童入狱,却屡屡改名换姓。
第 12–15 章:调查者如何在“零 DNA、零指纹、零出生记录”的荒原里,拼凑出她短暂而璀璨的一生。
尾声:2004 年书出版时,女孩的真实身份仍未知;2022 年 Netflix 纪录片上线后,法医基因系谱学才最终把她还原为“Suzanne Sevakis”。
四、写作特色
“冷纪录片”笔触
Birkbeck 刻意不用煽情形容词,而是让法庭记录、FBI 访谈、同学纪念册留言自己说话。当读到 Sharon 的闺蜜说“她常把长袖校服借给我,其实是为了遮住手臂上的淤青”时,冲击力比任何渲染都强。
双线叙事
奇数章节追踪案件,偶数章节展示 Sharon 的“平行人生”——选美比赛、火箭社、在麦当劳偷偷给儿子买冰淇淋。两条线越靠越近,窒息感也越来越重。
留白式结局
书里没有好莱坞式“真相大白”。最后一页只附了 1990 年警方尚未公开的 7 张照片,邀请读者比对失踪儿童数据库——作者把“寻找”的责任直接推给了读者。
五、阅读体验
• 情绪过山车:前 50 页你会愤怒“为什么没人早点发现”,中间 100 页转为“她这么努力为什么还是逃不掉”,最后 30 页只剩无力感。
• 信息密度高:人名、地名、案号交错,建议边读边画时间轴。
• 有重复:作者为了强调官僚扯皮,把 Floyd 改名、潜逃、结婚的过程写了三遍,略啰嗦。
六、适读与避雷
推荐:
– 对“真实犯罪+制度失灵”题材有胃口的读者;
– 社工、儿童保护志愿者、警务人员,可当作案例教材;
– 纪录片《Girl in the Picture》观众,可补充影像之外的细节。
慎入:
– 有童年性侵、家暴触发经历者;
– 只想看“破案爽感”的读者——本书没有“最后一分钟 DNA 逆转”。
七、进口原版阅读提示
语言难度:英语四级即可,但大量法律、警务缩写(NCIC、CODIS、APB)需查维基。
地图需求:美国南部州(乔治亚、俄克拉何马、佛罗里达)地名密集,最好配合 Google Map 标记。
版本差异:2022 年再版新增 8 页作者后记,交代 Netflix 纪录片拍摄和基因系谱学突破;淘宝/京东目前多为 2004 首版库存,下单前可让客服确认版权页。
八、一句结语
《A Beautiful Child》像一把钝刀,缓慢、冰冷、不容挣脱地割开美国“阳光下的阴影”。合上书,你会同时理解两件事:
为什么直到今天,Sharon/Suzanne 的墓碑仍只刻着 “A Beautiful Child”;
为什么我们再也承受不起“她只是离家出走了”这样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