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图书 洛尔迦散文选 英西双语 英文原版 Selected Verse 西班牙语 Federico García Lorca 西班牙语阅读书籍 外语文学类图书。
【券面额】5 元
【到手价】109.00 元
《当安达卢西亚的风吹过英文的句读:〈洛尔迦散文选〉英西双语版书评》
一、开箱即惊喜:一本可以“左右互搏”的小开本
拿到书先量尺寸:19 × 13 cm,厚 2.8 cm,270 g,介于口袋书与文库本之间。封面是一抹青绿——格拉纳达常见的釉瓷色——烫金的“Lorca”像吉他面板上的反光。真正神奇的是排版:左页英文,右页西班牙文,段落号一一对应,像两列平行的铁轨,把读者直接运到 1930 年代的南部安达卢西亚。纸张选用 70 g 米色胶版,轻翻不洇不透,西语的长句与英语的倒装各自舒展,互不干扰。
二、文本:从“深歌”到“集市”,洛尔迦的散文另一副面孔
大多数人熟悉洛尔迦的诗与戏剧,却忽视了他的散文同样携带火焰。《洛尔迦散文选》英西双语版共收 17 篇,时间跨度 1917–1933,可粗分为三类:
民俗速写:《安达卢西亚的集市》《深歌》——像用炭笔快速勾勒的佛拉明戈速写;
美学宣言:《论西班牙的荒诞》《游戏与理论》——他大声疾呼“我们需要一种更血腥的艺术”;
旅途札记:《漫步格拉纳达》《哈瓦那来信》——诗人在异乡仍用胃思念家乡橄榄油的味道。
英译由 Christopher Maurer 领衔,曾获 PEN 翻译奖。最打动我的细节:他把西语里的“duende”(灵魅)直接保留,再在脚注里用 200 字解释“一种让脊柱结冰的黑暗声音”,既忠于语感又不牺牲可读性。
三、双语对照:语言之间的“第三空间”
读双语版最大的快感是“偷看译者作业”。举例:
西语原文:
“La guitarra, llora por cosas lejanas.”
英译:
“The guitar weeps for distant things.”
weeps 对应 llora,押上了头韵;distant things 把“cosas lejanas”拆成两个单音节,恰好模仿吉他的顿挫。读到这里,你会忍不住先遮掉英文,自己试译,再揭开对照——一场微型大师课。
四、陌生而新鲜的洛尔迦:散文里的政治与身体
洛尔迦的诗常被浪漫化,而散文却露出尖锐的骨头。在《论西班牙的荒诞》里,他痛批“象征主义把西班牙变成了明信片”,呼吁艺术家“把手指伸进伤口”。英译者把“meter el dedo en la llaga”译作 “to thrust one’s finger into the wound”,保留暴力动作,比“touch a sore spot”更血淋淋。对照西语,你能听见洛尔迦演讲时捶打讲台的回声。
另一篇《哈瓦那来信》写到黑人鼓手“用脚跟在地面书写节奏”,西语原文是 “escriben con los tacones”,英文用了 “write with their heels”,一个舞蹈动作同时成为文字与声音,双语把“身体语言”放大给非西语读者。
五、版本与装帧:一本可以“听”的书
出版社(Penguin Classics 2023 版)做了一个好玩的增强现实彩蛋:封底 QR 码跳转到 6 段音频,包括洛尔迦 1933 年在布宜诺斯艾利斯朗诵《深歌》的原始录音。点开听着他略带格拉纳达口音的卷舌 r,再低头看英译,文字突然长出舌头和牙齿。
纸质方面,锁线胶装可 180° 平摊;西语重音符号、英语斜体都印得锐利,没有“双语糊”。
六、适合谁读?
• 西语学习者:直接看右页原文,遇到生词一瞥左页即可;
• 诗歌译者:17 篇文本就是 17 次翻译工作坊;
• 旅行爱好者:把它带去格拉纳达,在阿尔罕布拉宫的长廊里读《漫步格拉纳达》,文本与地砖花纹会彼此呼应。
七、唯一的遗憾:缺一幅地图
洛尔迦的散文充满地理坐标:阿尔法罗集市、萨克罗蒙特山洞、哈瓦那的隆巴舞厅。若能在书前附一张双语对照的“洛尔迦足迹图”,阅读时的 GPS 会更精准。
八、结语:让两种语言同时燃烧
《洛尔迦散文选》英西双语版像一把双头吉他:西语弦是羊肠的,带着血色;英语弦是钢芯的,闪着冷光。你弹哪一边,另一边都会共振。合上书,耳边仍回荡那句——
“El arte es una llama que quema lo que toca, y lo que toca es el corazón.”
“Art is a flame that burns what it touches, and what it touches is the heart.”
在两种语言的交替心跳里,安达卢西亚的风,吹进了你的胸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