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机翻技术

搜索 导航
超值满减
句法分析中人的优选策略
2023-04-22 07:03:40    etogether.net    网络    


人们是怎样分析句子的呢?对于这个问题,心理语言学家已经运用各种技术展开了多项研究与调查,从分析人在优先解释方面的直觉,到采用详尽的实验来监测人在语言读和听的过程中各个时刻的分析处理。这些研究已经揭示了人在消歧方面的一些通用原则。


这些研究得出的最基本结论是人们不会对所有可能的句法解释一视同仁。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具有临时歧义的句子来说明这一点,临时歧义指的是会让人觉察出错误的分析,比如,句子"The raft floated down the river sank."(沿着小河飘下去的救生艇沉没了。)当你读到词语“sank”(沉没)的时候,会意识到前面对这个句子所做的分析都是不正确的。在文献中,这种句子通常称为“花园幽径” (garden-path),意思是指像领着人走在花园里弯弯曲曲的小路上一样。下面,会提供一些通用原则,这些原则会帮助我们预测花园幽径将通向何方。


1. 最小附着原则

最通用的原则是最小附着原则(minimal attachment principle),其特点是优先选择分析树节点数目最少的句法来分析结果。因此,给定语法1后,句子“The man kept the dog in the house.”(这个男人把狗留在房子里。)将解释为介词短语(PP)“in the house”(房子里)修饰动词,而不是修饰名词短语(NP)“the dog”(狗)。这两种解释见图2。其中,PP附着VP的解释分别运用了规则1.1、规则1.2和规则1.6,同时还运用了三次规则1.4来推导NP。这棵句法分析树总共有14个节点。而PP附着NP的解释派生于规则1.1、规则1.3、规则1.5和规则1.6,同时还运用了三次规则1.4,最终生成的句法分析树有15个节点。根据上述规则,第一种解释优先,这种分析很可能更符合你的直觉。


图1.png

语法1简单的上下文无关文法



图2.png

图2 根据最小附着原则,左边的解释优先



这条原则看起来太强,某些句子几乎不可能正确地分析出结果。下面这个句子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


We painted all the walls with cracks.(我们把所有有裂纹的墙壁都刷了一遍。)


这句话与所有的常识都相悖,人们通常将这个句子的意思解读为“裂纹被涂到墙壁上”,或者解读为“裂纹作为一种工具,用来涂墙壁”。这两种反常解读的原因都在于误认为PP附着的是VP(paint),而不是NP(the walls)。另外一个经典的例句如下:


The horse raced past the bam fell.(跑过这个谷仓的马摔倒了。)


这句话有一个非常合理的分析结果,所表达的意思与句子“The horse that was raced past the bam fell.”相对应。不过,在原来的句子中,遇到词语“raced”的时候创建一个省略的关系从句,相对于将“raced”直接解释为这个句子的主动词而言,会引入更多的节点。当然,当分析到词语“fell”的时候,后一种解释也是行不通的。




[1] [2] [下一页]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上一篇:移进归约句法分析器
下一篇:缺位索引方法

微信公众号搜索“译员”关注我们,每天为您推送翻译理论和技巧,外语学习及翻译招聘信息。

  相关机器翻译技术文章




PC版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