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中新社记者 张畅 摄
2025年开年,就业优先战略继续发力。多地相继密集出台促就业政策,通过取消应届毕业生限制、组织招聘活动、对困难人员提供就业援助等,为就业人员提供更大力度支持。
取消应届毕业生限制
近日,四川省人社厅就《关于进一步深化就业领域改革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征求意见稿》明确,按照统一部署,取消应届高校毕业生身份认定限制,调整机关公招年龄上限;支持事业单位适当放宽招聘年龄条件;鼓励企业放宽用工年龄限制。
值得注意的是,湖南省人社厅在2024年印发的《做好事业单位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工作的若干措施》中也曾明确“高校毕业生”为近3年内毕业、招聘过程中未落实编制内工作的毕业生,不对其是否有工作经历、缴纳社保作限制。
以往,应届生身份为毕业生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部分地区会为应届毕业生提供如落户、求职补贴、住房优惠等政策支持。许多国企、央企和事业单位也更倾向于招聘应届毕业生。这就使得一些临近毕业的大学生由于多种因素宁愿推迟毕业或暂时不就业,也要保住应届生身份。
广东现代城市产业技术研究院首席专家罗学铭接受采访时认为,取消应届毕业生身份限制确实能延长毕业生的“保质期”,但也有可能导致毕业生之间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求职者还是应该学习更强的专业技能、提升个人综合素质,才能从一众毕业生中脱颖而出。
“高校除了关注学生就业率外,还应该重视培养他们的核心竞争力。政府部门则需要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帮助毕业生更好地规划职业生涯。”罗学铭说。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教授陈建伟接受中新社国是直通车采访时表示,放宽应届毕业生门槛、推行慢就业和灵活就业等政策,以及提升就业援助的精准性,是应对当前就业形势的积极探索。其关键在于如何与其他就业政策相结合,精准施策。
除了放宽毕业生门槛,政府、企业和学校还应提供配套的就业信息和职业规划,建立完善的就业信息平台,并制定差异化政策,以有效帮助应届毕业生更好地适应社会。
组织系列招聘活动 拓宽就业渠道
1月6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推动2025年第一季度经济“开门红”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通知》特别提到,将组织开展一系列高校毕业生招聘活动,实施学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2025年第一季度完成城镇新增就业28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万人,为大学毕业生开拓有效就业岗位50万个,开展职业技能培训50万人次、新增高技能人才(取证)17.5万人。
四川省《征求意见稿》也从五方面提出25项具体措施。其中提出将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基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就业扩容提质协调联动,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构建就业友好型发展方式。
陕西日前启动2025届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和服务体系建设行动。其中要求各高校要进一步发挥校园招聘主渠道作用,分层次、分类别、分行业举办好各类校园招聘活动。要组织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宣传月”活动,系统梳理本地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积极创造条件主动邀请用人单位组团进校招聘,共建一批区域性、行业性、联盟性就业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