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在与众多普通本科毕业生的同台竞技中,西安汽车职业大学应届生王志成脱颖而出,被长城汽车公司揽入麾下。出于对汽车的喜爱,他在大专时选择了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本科又考入同校车辆工程技术专业。
“大专的教学偏重实践,本科则是理论与实践并重。”对王志成来说,读本科是一场“解密”之旅,“比如安装发动机,以前只是按照技术手册去操作,但并不明白为何这样装,而在本科第一年开设的‘发动机原理’这门课上,所有困惑都迎刃而解。”
领略到理论的魅力之后,伍涛想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作为“专升本”毕业生,两年的课程让他意犹未尽,于是报考了南京工业大学土木水利专业,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
对于学校来说,培养本科人才是一次全新探索。王志成记得,在毕业前的实习中,同学们接触到一家车企的新设备,感到“知识不够用”。学校得知后,经过充分调研,为下一届本科生增设了汽车总装工艺生产管理、汽车制造工艺两门相关课程。
今年,陕汽集团从西安汽车职业大学招聘了50余名毕业生。集团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陶宏告诉记者,供需双方“一拍即合”:“一直以来,专业技术人员对生产一线的掌握程度不如直接生产人员,而直接生产人员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不如专业技术人员,导致两者沟通效率低下。而职业本科生既善生产又懂理论,既能在现场摸排问题,又能向上反馈问题,在两者间架起了一座桥。”
陶宏表示,职业本科生刚刚诞生,企业难以在短期内设置合适的岗位。但随着职业本科逐渐普及,毕业生的发展机制也会更加清晰。“他们的未来很宽广,可以结合兴趣,选择精进技术或者转向研发。”
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如何更好对接
“首届本科生毕业,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项阶段性成果,具有重要的示范效应。”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教授杨小敏向记者表示,我国正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这也对技能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立职业本科正当其时。一方面,职业教育止步于专科层次的学历“天花板”被打破,学生获得了更广阔的成长空间;另一方面,一大批知识密集型现代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将逐步得到满足。
据了解,2021年全国职业本科教育招生4.14万人,在校生人数已达12.93万人。根据《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到2025年,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不低于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10%。
西安汽车职业大学副校长张陵向记者表示,随着更多技能型人才发光出彩,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扭转“重学历轻技能”的刻板印象,职业教育的社会吸引力进一步提升。
政策护航下,就业藩篱被打破。去年11月,国务院学位办表示,将职业本科纳入现有学士学位工作体系,职业本科和普通本科的证书,在就业、考研、考公等方面具有同样效力。
入口端“叫好”,出口端“叫座”,职业本科教育如何稳中求进?
“职业本科建设要紧紧围绕经济转型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对高水平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杨小敏建议,在国家层面,应强化职业本科院校规划发展的顶层设计与政策制定;地方政府也要着眼长远,对地方职业本科院校的建设在办学定位、专业设置、师资队伍等方面加大经费投入和政策保障,从而形成一批高水平技能人才培养院校,为本地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长期深耕于企业一线,陶宏认为,职业本科的专业设置可以更细更专。“比如现在车型越来越复杂,对工艺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最理想的状态是,有人专攻电气系统,有人研究制动系统,有人会看管路管线,这都有赖于本科培养进一步增强专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