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翻译新闻

搜索 导航
超值满减
王永利:民间教育国际交流挑战与机遇并存
2022-01-13 15:24:13    神州学人 王永利    神州学人网    



  当前,逆全球化潮流涌动,新冠肺炎疫情让国际交流按下“暂停键”后,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作为全球化的倡导者和维护者,中国坚持对外开放不动摇,明确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新时代民间教育国际交流面临的形势前所未有、挑战前所未有、机遇前所未有,应努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确保“不断线”、开拓新途径、探索新方式、赋能新项目、挖掘新内涵,积极探索构建教育国际交流新格局。


民间教育是中国教育链接世界的纽带


  民间教育国际交流的一大特色是交流主体的多元化,不同国家的民间教育力量对传统意义上主权国家政府间教育合作形成有益的补充。受古希腊“公民社会”思想影响,西方政治传统和社会文化中特别重视基于公民自愿结成的自治团体来进行社会治理,严格限定政府行为边界,偏好“小政府、大社会”的治理模式,各级各类民间教育机构也倾向于结社为教育团体,通过凝聚共识、制定标准、形成合力,开展行业自律、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持续为社会提供优质教育服务,在西方教育治理体系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基于这一教育治理模式,各级各类“协会”“基金会”等民间教育机构和组织也成为西方开展教育国际合作的主体。相比政府间交流合作,民间交流形式更加多元、内容更加丰富、组织更加灵活,大大提升了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的规模与实效,成为国家间文明互鉴、民心相通的重要推动力。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民间教育交流艰难起步,在极其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尝试,为新中国教育争取了积极的外部发展环境,有力推动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改革开放后,我国民间教育交流嵌入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融入全球化历史进程,迎来蓬勃发展的“黄金时代”,交流规模、层次、频率、布局、成效实现跨越式发展。作为我国教育与世界接触和交融的产物,民间教育国际交流成为我国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教育链接世界的纽带,并以其鲜明的特色和独有的优势极大补充和丰富了我国教育对外开放的探索和实践,同时通过教育搭建的“友谊之桥”,也成为外国了解当代中国的重要窗口和中国对外展示发展成就的“靓丽名片”。


  所谓“察势者智,驭势者赢”,正是为了在改革开放大背景下更加便捷、高效、顺畅地推进教育国际交流,1981年,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以下简称“协会”)正式成立,以非盈利、非政治的民间形式加强和推动我国对外教育交流与合作。2021年恰逢协会成立40周年。四十载春华秋实,协会始终牢记初心和使命,主动参与各类全球教育合作网络,积极搭建中外教育交流平台,助力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目前已与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70多个权威教育组织和团体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交流合作关系,为我国教育对外开放作出了重要贡献。




[1] [2] [3] [下一页]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上一篇:2022年度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时间表公布
下一篇:明确了!海南将放开放宽落户限制

微信公众号搜索“译员”关注我们,每天为您推送翻译理论和技巧,外语学习及翻译招聘信息。

  相关新闻




PC版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