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翻译新闻

搜索 导航
超值满减
如何度过留学适应期?听听“过来人”怎么说
2020-08-13 14:41:20    人民日报海外版    中国青年网    


图书馆一角

泰德所就读学校的图书馆一角。


  回望自己刚到异国他乡求学的情景,不少“过来人”多用“孤独”“压力大”“不容易”等词来描述。确实,身处陌生的环境,面对跨文化背景的压力以及学业的压力,每一个海外学子都需要度过一个适应期。


  就此,我们采访了几位“过来人”,听他们讲如何度过适应期——


  勇敢迈出第一步


  中国留学生初到海外,面临的首要事情是独立生活,需要自己解决食宿、学习、规划生活费等问题。


  去年1月到美国攻读硕士的刘思源说:“在家时感觉自己还是个孩子,出门在外,就需要快速成长,逼着自己变成大人。记得飞机在纽约降落后,刚踏上异国土地的我连办银行卡、买电话卡这些简单的事情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也联系不上接机师傅,当时感觉十分沮丧。”


  刘思源提到的这种情况,对学子来说并不陌生。也许自己在出国之前对国外的情况有所了解,也对未来在国外的学习生活有设想,但当真正到了一个语言文化完全陌生的环境中,才发现还是无所适从。


  但正如刘思源所说,谁不是在挫折中成长呢?她在被雨淋过一次后养成了每天关注天气的习惯,想念家乡菜的味道便尝试着自己做…… “每天睡前,我都会安排好第二天的行程规划。生活有了计划,就不会感到空虚,也不会觉得日子过得‘兵荒马乱’,才能让学习生活快速走入正轨。”刘思源说。


  刘思源告诉笔者,尽快度过适应期的最有效方法是要一直保持想融入新环境的心态,“凡事迈出第一步,就会发现其实困难没有那么大”。


  找到适合的节奏


  国外高校的课业压力众所周知。除了要面对非母语的教学环境,学子还需适应课堂讨论、口头报告、小组辩论等授课方式。


  泰德(化名)曾经在德国留学4年,他告诉笔者:“刚到德国时,我很抵触课堂讨论和小组作业。因为大家不会因为你是外国人就迁就你,他们讲话语速飞快,我根本听不懂大家在说什么。在这样的状态下,我时常陷入自我怀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挫败感与孤独感。”




[1] [2] [下一页]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上一篇:海归就业,不仅只有“北上广深”
下一篇:试水先落户后就业 多地出台高含金量高校毕业生人才新政

微信公众号搜索“译员”关注我们,每天为您推送翻译理论和技巧,外语学习及翻译招聘信息。

  相关新闻




PC版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