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翻译新闻

搜索 导航
超值满减
高校专业细分是趋势 但“细中有综”才是本事
2020-06-19 14:50:02    科技日报    中国青年报    


    近日,中国珍珠学院在浙江诸暨揭牌成立。该学院将面向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每年招收100名本科生,并以开设珍珠产业班、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共建珍珠大数据中心等方式,助推珍珠产业走向时尚化、生态化、国际化。


  珍珠学院并非个例,就在此前,螺蛳粉学院、小龙虾学院、脐橙学院等在我国陆续成立,一度引发社会热议。“螺蛳粉学院来了,是不是火锅学院、辣条学院、煲仔饭学院也不远了?”网友调侃之余,也反映出就业新形势下高校专业细分调整带来的思维变革。


  高校专业是否有必要细分到如此程度?专业细分的利弊各是什么?对此,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成立一个专业也不简单


  一个研究领域,以什么标准去衡量是否可以成立一个专业?


  青海民族大学师范学院院长李子华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某一研究领域要成立一个专业,必须满足几方面的标准。首先要有明确具体的专业培养目标,这是人才培养的前提。同时,要有稳定的专业化师资队伍。如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除了文化基础课教师、专业技术课教师之外,还要有稳定的实践指导教师队伍。如果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就无从谈起。此外,要有完善的制度,如培养方案、课程方案、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这是保证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最后,还要有稳定的就业市场需求。高等教育尤其是职业高等教育与就业市场的契合度要求很高,如果专业培养的人才不符合市场需求,那么这个专业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李子华介绍。


  高校建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是推动高校转型,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高校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的目的,就是在可预见的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下,推动高校快速准确找准目标定位,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引导高校以培养应用研究与专业技术应用人才为目标,以内涵建设和服务能力为导向,突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办学理念,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高质量人才。


  高校在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方面要有总体规划,既要体现本校的办学定位和专业特色,又要结合自身的办学特色,掌握区域内与本校专业相关的经济发展情况、社会需求情况,甚至要掌握其他高校同类专业的办学状况、招生规模、就业状况等,要有对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的研判,有前瞻性、预见性,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不断细分是未来趋势


  此前据媒体报道,湖北江汉艺术职业学院成立小龙虾学院时,首批学生未毕业就被预订一空,而近日广西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成立的国内首家柳州螺蛳粉产业学院也引发了不少关注,这一专业开设绿色食品生产与检测、食品检测技术、设备维修和管理等7个方向的特色专业,旨在培养“螺蛳粉产业技术技能复合应用型人才”。


  在人们的印象中,高校的“正经”专业包括汉语言文学、法学、物理、化学等。实际上,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变革,电子商务、物流、计算机、电子材料等新兴专业应运而生。专业细分,是新形势下根据就业需求进行的调整。


  进入新时代,小龙虾专业、螺蛳粉专业等新兴专业让人不禁产生疑问——是否有必要如此细分?对此,李子华表示,从我国今后科技和教育发展趋势来看,专业细化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多样化的专业方向有必要做区分。随着时代的发展,原来大而综合的专业逐渐发展出许多研究方向,并且每一个研究方向都自成体系,部分细分领域完全可以设置为一个单独的专业。同时,师资专业水平的提高也支撑着专业细分。在一个专业的发展初期,需要教师在专业广度上尽可能拓展,而当专业体系发展已趋向成熟时,每一个专业方向的发展更加精细,就需要教师在专业理论和实践方面深入挖掘、深入研究,才能培养出专精的人才。”李子华说。




[1] [2] [下一页]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上一篇:解决校外培训机构“退费难”,一纸合约够吗
下一篇:教育培训:线上线下“冰火两重天”

微信公众号搜索“译员”关注我们,每天为您推送翻译理论和技巧,外语学习及翻译招聘信息。

  相关新闻




PC版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