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翻译新闻

搜索 导航
超值满减
2019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
2020-05-21 14:50:34    人民日报    中国青年网    


  ——在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建立了以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为主,地方政府资助、学校和社会资助等为补充的资助政策体系。


  ——在普通高中教育阶段,建立了以国家助学金、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学杂费为主,地方政府资助和学校、社会资助为补充的资助政策体系。


  ——在本专科教育阶段,建立了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基层就业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服兵役国家教育资助、师范生公费教育、新生入学资助、勤工助学、校内奖助学金、困难补助、伙食补贴、学费减免及新生入学“绿色通道”等相结合的资助政策体系。


  ——在研究生教育阶段,建立了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学业奖学金、“三助”岗位津贴、国家助学贷款、基层就业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服兵役国家教育资助、校内奖助学金及新生入学“绿色通道”等相结合的资助政策体系。


  二、学生资助工作水平不断提升


  (一)精准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在教育部督促和指导下,各省级教育部门、中央部属高校全面落实《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结合本地本校实际情况,制定或修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具体认定办法,为精准资助提供了制度保障。为更加精准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需求,教育部会同财政部落实国家资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将本专科学生国家助学金平均补助标准从每生每年3000元提高到3300元;全面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分档发放,由每生每年按照2000元标准统一发放,调整为各地结合实际,在1000—3000元范围内分档发放。


  (二)资助育人方式进一步拓展


  在广泛宣传和大力推动下,各地各校进一步认识到,只有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培养成才,才能彻底改变他们及其家庭的命运,才能有效阻止贫困代际传递。各地各校更加重视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业指导和心理疏导,把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力提升和就业摆在资助育人工作的突出位置,强化资助工作中的人文关怀;始终坚持把德育放在资助育人工作的首位,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着力培养学生拥党爱国、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知恩感恩、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很多学校将资助育人工作纳入“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工作体系,初步形成了全员参与、各部门配合、各教育教学环节统筹协调的资助育人机制。


  (三)规范管理持续推进


  2019年,财政部会同相关部门联合制定《学生资助资金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学生资助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资助工作顺利开展。制定《本专科生国家奖学金评审办法》《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奖学金评审暂行办法》,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国家奖学金评审工作,确保本专科生和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奖学金评审工作公平、公正、公开。研究制定部分国家学生奖助项目操作规程,形成全国统一的国家奖助政策执行规范。


  (四)政策宣传紧盯关键节点


  2019年中考、高考前夕,教育部发布致初中、高中毕业生的“两封信”,介绍国家学生资助政策。高考结束后,立即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的政策措施。新生录取期间,随录取通知书向每一位大学新生发放《国家资助助你飞翔——高校本专科学生资助政策简介》;联合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通信运营商向全国手机用户发送国家学生资助政策公益短信;教育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及各中央部属高校,在7月15日至9月12日全部开通高校学生资助热线电话,起始时间比2018年提前8天。




[上一页][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上一篇:874万就业大军如何突围 代表委员为就业难支招
下一篇:给无证教师“开后门”在线教育不能降低标准

微信公众号搜索“译员”关注我们,每天为您推送翻译理论和技巧,外语学习及翻译招聘信息。

  相关新闻




PC版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