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翻译新闻

搜索 导航
超值满减
在线教育质量堪忧 “宅经济”井喷背后哪些短板待补?
2020-04-02 14:34:56    法制日报    中国青年网    


  张夏(化名)目前在北京工作,复工后,为了上下班方便,他下载了一款网约车App。不过,这款App要授权手机号码、定位、访问存储空间和照片,如果不授权就不能使用,这三项授权是关联在一起的,必须要选,张夏担心自己的信息会被泄露。


  他们的担忧并非完全没有依据。以在线教育为例,有媒体报道,有消费者一个月内遭遇了近百个线上教育机构的电话推销轰炸。


  2018年11月,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100款App个人信息收集与隐私政策测评情况显示,App普遍涉嫌过度收集个人信息。


  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消息,“授权”是消费者使用一个新App的第一步。但在收集个人信息方面,App普遍存在涉嫌过度收集个人信息的情况:59款App涉嫌过度收集“位置信息”,28款App涉嫌过度收集“通讯录信息”,23款App涉嫌过度收集“身份信息”,22款App涉嫌过度收集“手机号码”等。


  去年12月30日,App个人信息保护工作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消息称,自2019年3月建立App举报平台至今,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工作组共收到网民举报信息1.23万条,涉及2300多款App。


  同日,国家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四部门联合发布《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认定方法》,旨在为监督管理部门认定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提供参考,为App运营者自查自纠和网民社会监督提供指引。


  “互联网上所有的消费行为和经济活动都离不开个人信息。一个核心问题是,区分个人信息和大数据之间的差异。个人信息属于隐私权的保护范围,属于用户自己;大数据属于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可以归属于平台。如果混同两者之间的关系,把个人信息和大数据混为一谈,就会让一些不良商家、违法企业有可乘之机。”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说。


  在北京电子商务法治研究会会长邱宝昌看来,治理App过度收集用户信息,首先要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及时出台个人信息保护法、隐私法等。“目前的相关法律法规尚属于原则性规定,没有规定相应的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刑事责任以及有关监管部门不作为的责任,同时还要严格执法。”


  制图/李晓军



[上一页][1] [2] [3]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上一篇:关注大学生就业
下一篇:第十五届“春晖杯”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大赛今日启动

微信公众号搜索“译员”关注我们,每天为您推送翻译理论和技巧,外语学习及翻译招聘信息。

  相关新闻




PC版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