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翻译新闻

搜索 导航
超值满减
多地高校职称评审在改革
2019-08-16 14:37:08    新华社记者郑天虹、蒋芳、王莹    神州学人网    


  这套评审方式虽然被一些专家认为“成本太高”,却代表了当前高校对教学型教师职称评审标准的三个维度:同行评议、学生评价和教学奖项。评审专家认为,前两项主观性强,是评价的难点,但通过大数据,可以对主观性进行一些修正。


  不少高校教师提出,对于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岗位,“教得好”应有不同的标准。因此,不少学校改革的前提就是对教师进行分类。


  暨南大学今年6月出台“2019年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实施办法”,把教师分成了三大类:教学型、教研型和研究型,各类又有细分。针对不同的类型,对教学和科研都有不同的要求,最大限度保证评价标准的科学性。


  “教得好”需细化标准,建立更加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


  记者在多地采访了解到,推进改革还面临诸多难题。


  有教师认为,教学专长型教师的评价标准难以量化,存在虚化、放水、看人情、走关系的风险。过去对论文的硬性要求虽有缺陷,但还是客观标准,如果依赖同行、学生打分,主观性太强。


  还有一些专家认为,改革应防止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从片面强调论文到单纯重视教学。暨南大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处处长王兵说,在教师评价体系中,教学应该是约束性指标,而不该是激励性指标。教学是教师的义务,教学和科研是相辅相成的,在教学中深化科研,在科研中促进教学。


  东北大学文法学院副院长杜宝贵等专家表示,职称评审改革是大势所趋,教学数量与质量的考评应该受到重视,但亟待建立更加细化的标准,构建更加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体系和方法。




[上一页][1] [2] [3]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上一篇:给“留学热”浇点冷水 盲目跟风“镀金”不足取
下一篇:在教育领域创业的归国留学生:帮助孩子实现梦想

微信公众号搜索“译员”关注我们,每天为您推送翻译理论和技巧,外语学习及翻译招聘信息。

  相关新闻




PC版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