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近日印发了《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该文件作为《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配套文件,作为国家《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在教育领域的落实方案,将为教育领域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哪些支撑?有哪些重点内容和举措?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就此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问:印发《教育行动》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
答: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已列入2016年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部署和“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我国要实施的100个重大项目。印发《教育行动》的首要考虑是明确教育定位,围绕“一带一路”重点共建的“五通”(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提供两方面支撑:一是促进民心相通,二是为其他“四通”提供人才支撑。力争做到经贸走到哪里,教育的民心工程就延伸到哪里,教育的人才培养就覆盖到哪里;力争推动教育发展和经贸合作并驾齐驱,成为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力争发挥教育“软力量”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实现“一带一路”建设推进事半功倍。
问:在构建合作愿景方面,《教育行动》提出了哪些新思路?
答:《教育行动》提出教育交流为沿线各国民心相通架设桥梁,人才培养为沿线各国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提供支撑。倡议沿线各国携手行动起来,增进理解、扩大开放、加强合作、互学互鉴,谋求共同利益、直面共同命运、勇担共同责任,聚力构建“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全面支撑共建“一带一路”。
问:《教育行动》提出了哪些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合作内容?
答:沿线各国教育特色鲜明、资源丰富、互补性强、合作空间巨大。《教育行动》提出,中国将以基础性、支撑性、引领性三方面举措为建议框架,开展三方面重点合作,对接沿线各国意愿,互鉴先进教育经验,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全面推动各国教育提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