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机翻技术

搜索 导航
超值满减
识别语内表现行为
2023-08-22 09:28:41    etogether.net    网络    


只有相关意图都确定了,语言交流才有可能。但遗憾的是,在单词集合和特定意图之间没有简单的对应关系。例如,句子“Do you know the time?”可以是一个问题、一个请求或者一个提议,这取决于说话者想要表达的内容。这样,实际语言和要交流的内容之间的联系看似还很遥远。但是,如果是这样,一个agent是怎样基于其他 agent 的表述来确定其要表达的意义呢?


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常见方法是基于字面意义假设。这个方法假定所有句子都有一个完全基于语言的字面意义。例如,句子“Do you know the time?”的字面意义中这个句子是一个是否问题,问听众是否知道时间。这称为表层言语行为,根据句子的句法模式来确定。给定这个字面意义,意图的言语行为就可以从一个推理过程中推导出来,这里我们利用的是规划识别技术。


分析表层言语行为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方法,表层言语行为是一个语内表现行为,但是在某些情形下可能是错的。例如,诚心问一个问题,那么说话者一定想知道解答。考虑一个场景,Helen知道 Jack没有时间意识,Helen 说“Do you know the time?”表层言语行为是一个是否问题,问Jack是否知道时间。事实上不是这样的,因为Helen并不想知道答案。意识到了表层言语行为的错误促使我们选择其他的意义。这个方法的一个问题是字面行为并不总是错误的,因为这个句子有间接的意义。例如,Helen可能不想知道Jack是否知道时间。这种情况下,Helen所说的“Do you know the time?”解释为是否问题或提醒都是可行的。


在另一种方法中,表层言语行为不是语内表现行为,而是另一个层次分析的行为,并且必须利用推理来确定意图的言语行为。这种情况下,表层言语行为是句子的语义分析的一部分。例如,“Do you know the time?”可能是查询行为,它的命题内容为 “Know(Jackl,the time)”。然后,每一个语内表现行为都将指定用哪一种表层形式来实现。图1给出了语内表现行为 “RequestRef”的定义,这个行为有多个组成分解步骤,每一个步骤都对应一种特殊类型的表层言语行为形式。此图还给出了交流行为“MotivatelnformRef”,它是“MotivateByRequest”行为的另一种形式。


这三个分解步骤确定了常常用于表达RequestRef行为的三种不同的表层形式。这些形式分别对应于下面的句子:“What is the time?”“Do you know the time?”和“Tell me the time.”如果我们合理地假设这些行为的定义是不同agent之间的共享知识,那么一个agent是怎样规划合适的表达形式来实现MotivatelnformRef行为的就很简单了。相似地,一个简单的分解链技术可以用于把特殊的表层形式作为一种交流行为。当然,每一种表层形式都可以出现在很多不同的语内表现行为中,所以仍然具有歧义问题。例如,图2为是否问题给出了行为的定义。


图1.png

图1 wh-请求的言语行为定义



图2.png

图2是否问题的言语行为定义




[1] [2] [下一页]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上一篇:搜索算法介绍
下一篇:交流行为和意图判别

微信公众号搜索“译员”关注我们,每天为您推送翻译理论和技巧,外语学习及翻译招聘信息。

  相关机器翻译技术文章




PC版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