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机翻技术

搜索 导航
超值满减
修辞关系处理
2022-09-06 09:25:20    etogether.net    网络    


倘若关于表达的一致模式的离散集可以找到并可以编码,则对话语规划而言,说明图是非常有用的。然而,说明图存在两个基本的不足。首先,当正在生成的文本需要更多的结构变化以及更丰富的表达时,说明图就会变得不可行。例如,某些条件可能规定我们以不同的方式来安排过程说明。某些上下文可能规定我们明确地举出过程中的某些步骤,或规定我们以不同的方式或不同的顺序表示文本中的某些片断。尽管原则上这些变化既可以通过为说明图添加约束和运算,也可以通过添加新的说明图来支持,但是要求的变化越多,基于说明图的方法就变得越困难。


基于说明图的机制的第二个问题是:它们产生的话语结构是一个句子生成请求的简单序列。它没能把与句子相关的高层次结构包括进来。在某些领域,特别是交互式领域中,前面话语的结构是与未来的规划相关的。例如,我们已经详细解释了某个处理,也许就不愿意再重复。当这里存在一个关于前面话语结构的记录时,这些处理就会变得更容易。


这里的一个有用方法是:为了发现文本中起作用的更基本的修辞动态而观察说明图潜藏的本质。拥有这些动态系统可以基于它所面对的情形而建立自己的说明图。正如人们已经提出了许多试图对这些修辞动态进行形式化的理论。修辞结构理论(Rhetorical Structure Theory, 简称为RST)是这些理论中的一个,它是一种基于文本局部之间关系的关于文本组织的描述理论(Mann and Thompson,1987)。例如,研究下面的两段文本:


I love to collect classic automobiles. My favorite car is my 1899 Duryea.          (1)

I love to collect classic automobiles. My favorite car is my 1999 Toyota.          (2)


第一段话有意义。作者喜欢1899年的Duryea的事实很自然地紧接着他喜欢古典汽车的事实。而第二段话是有缺陷的。该缺陷并不是单个句子的问题,它们单独看起来都是完美的。缺陷在于它们的结合。两个句子顺序排列的事实暗示它们之间具有某种连贯关系。对于第一段文本来说,这种关系具有详述(elaboration)关系的特征。第二段文本具有对照(contrast)关系的特征,因此更恰当的表示是:


I love to collect classic automobiles. However, my favorite car is my 1999 Toyota.     (3)


其中,However明显地将对照关系的信号传递给读者。RST总共给出了23个修辞关系,包括ELABORATION(详述)和CONTRAST(对照),足够描述各种文本的修辞结构。在实践中,研究人员倾向于从这些修辞关系中选出适合各自的应用领域的子集。


大部分RST关系将一段文本的中心片断(“I love to collect...”)称为核心(nucleus),而将文本的周边片断(“My favorite car is .….”)称为外围(satellite)。这揭示出了这样一个事实:许多修辞关系是非对称的。第二个句子是根据第一个句子来解释的,但反之则不然。下面将看到并不是所有修辞关系都是非对称的。RST关系是根据它们施加于核心、外围以及核心和外围的结合处的约束来定义的。这里是一些常用的RST关系的定义:


详述(ELABORATION)外围给出的是与核心内容有关的一些额外细节。该细节的可能形式有:


● 已知集的一个成员

● 已知抽象类的一个实例

● 已知整体的一个部分

● 已知过程的一个步骤

● 已知客体的一个属性

● 已知普遍化原则的一个特定实例


对照(CONTRAST)

核心给出的事物尽管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性,但是在某些重要方面又是不同的。这种关系具有多个核心(multi-nuclear),因为它并不区分核心和外围。


条件(CONDITION)

外围给出的某些事件必须在核心给出的情形出现之前就已经发生。


目的(PURPOSE)

外围给出的是实施核心所表示的行为的目的。




[1] [2] [3] [下一页]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上一篇:中间语的思想:使用意义
下一篇:功能合一语法

微信公众号搜索“译员”关注我们,每天为您推送翻译理论和技巧,外语学习及翻译招聘信息。

  相关机器翻译技术文章




PC版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