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双语】失落的世界 柯南·道尔科幻故事 英汉对照 英文原版 世界名著 外国经典小说课外阅读书目 新华书店旗舰店 译林出版社。
【到手价】13.40 元
书评:中英双语《失落的世界》——当冒险回到语言的源头
翻开中英双语版的《失落的世界》,仿佛不是翻开一本书,而是被邀请进入一座语言的博物馆:英文是原始丛林的入口,中文是回程的地图,而读者则成为柯南·道尔笔下“查林杰教授”的同行者——既是探险者,也是翻译者。
一、英文:冒险的“原声”
柯南·道尔的英文是一种典型的爱德华时代文体——克制、优雅、偶尔带点冷幽默。主角马龙第一次面对查林杰教授时,被怒吼“Sit down, sir!”,短短三个词,语气词“sir”像一根拐杖敲在地板上,瞬间塑造出教授的暴躁与权威。中文译为“坐下,先生!”虽准确,却少了那种“拐杖声”的节奏感。读英文时,你能感受到一种“语言的冒险”——句子像藤蔓一样缠绕,读者必须用刀(词汇)劈开一条路,才能看到高原上的翼手龙。
二、中文:翻译的“回声”
中文译本没有试图“模仿”柯南·道尔的腔调,而是选择“解释”它。比如:
“The world was young, the jungle was primeval, and we were the first men to breathe the scented air of lost epochs.”
“世界尚年轻,丛林尚原始,而我们,是第一批呼吸失落时代芬芳空气的人类。”
“芬芳空气”四个字,把英文的“scented air”从嗅觉变成诗意,中文读者得以用“文学”的方式进入“科学”的冒险。这种“回声”不是复制,而是让中文读者在母语里重新体验“第一次”的震撼。
三、双语对照:语言的“恐龙足迹”
双语版最迷人的地方在于“对照”——不是查字典式的对照,而是“时间差”的对照。英文里“primeval”一词,在中文里被译为“原始”,但当你同时看到两个词,会突然意识到:英文的“primeval”里藏着“primary”(最初)的回声,而中文的“原始”则带着“源头”的哲学意味。于是,一个单词变成两个文化对“时间起点”的不同想象——就像恐龙留下的足迹,被两种语言各自拓印。
四、注释:被遗忘的“探险装备”
双语版在页脚提供了大量“探险装备”式的注释:
“We had a Smith-Weiss gun” —— 注:19 世纪德国造气步枪,射程 120 米,重 4.5 公斤。
“G. E. C.” —— 注:General Electric Company,当时英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商,查林杰教授以此讽刺对手的“无知”。
这些注释像“探险队的后勤官”,告诉你:冒险不是浪漫,而是靠一把 4.5 公斤的枪、一张 120 米的射程表,以及一句“G. E. C.”的讽刺,才撑起了“失落的世界”。
五、读后:把“失落”翻译成“获得”
读完双语版,我意识到:所谓“失落的世界”,不是恐龙灭绝的高原,而是“语言的失落”——当我们只用一种语言阅读时,我们永远失去了另一种语言里的“恐龙”。但双语版提供了一种“获得”:当你读到英文的“lost”与中文的“失落”同时出现,你会突然拥有两种“失落”——一种是“找不到”,一种是“曾经拥有”。于是,失落不再是被遗忘,而是被双重记忆。
结语:把书脊朝外,像一把双管猎枪
我把这本中英双语《失落的世界》立在书架最显眼的位置,书脊朝外,像一把双管猎枪:英文是左轮,中文是右轮。下次再面对生活的“高原”,我会先开一枪英文,再开一枪中文——让两种语言同时响起,像查林杰教授和马龙同时扣动扳机,把“失落”翻译成“获得”,把“世界”翻译成“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