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救计划 万福玛利亚计划 英文原版 Project Hail Mary 安迪威尔 科幻大师 火星救援作者 科幻惊悚小说 影视原著 搭银河系漫游指南。
【到手价】63.30 元
《Project Hail Mary》
英文原版进口精装本 | 安迪·威尔(Andy Weir)
Ballantine Books,2021 年 5 月第一版,496 页
一、开箱即读:一本书的“物理魅力”
拿到进口精装本的第一印象是“大”——16 开全尺寸、锁线装订、可 180° 平摊;封面采用 Pantone 专色加局部 UV,在光源下会呈现出“Hail Mary”舷窗的幽微反光,仿佛提醒读者:你即将登船。纸质为 80 g 无酸胶版纸,不透且轻,500 页拿在手里却比很多 300 页的中文小说还轻 10 % 左右——长途通勤单手阅读毫无压力。
二、故事速写:太空版“密室生存”+“第三类接触”
主人公瑞兰·格雷斯(Ryland Grace)一觉醒来,发现自己是“万福玛利亚号”上唯一幸存的船员,身负拯救太阳系的终极任务:一种被称作 Astrophage 的微生物正吞噬太阳能量,地球进入冰期;而格雷斯要飞往 12 光年外的鲸鱼座τ星,寻找解药。
前半部是“失忆者+尸体+飞船”的密室悬疑,后半部则变成“一人一外星”的双人转。安迪·威尔用他最擅长的硬核细节,把“如何和外星生物从零开始交流”写成了 100 页的“语言学与工程学实验报告”,却毫无冷场。
三、硬核与情感:工程师的浪漫
科学设定:
• Astrophage 的质量-能量转换效率、动量守恒、以及“黑体辐射”计算,作者都给出了可复现的公式(附录甚至贴心地给出了单位换算表)。
• 飞船的“自旋重力”与“光帆减速”桥段,被 NASA 工程师在 Twitter 上点赞“比论文还好读”。
情感轴:
最打动人的并非“拯救地球”的高概念,而是格雷斯与外星科学家“洛基”的友情——两个生命形态完全不同、却同样热爱解决问题、愿意为了故乡赴死的“理工直男”。读到结尾那句 “You’re the best friend I’ve ever had. My face is leaking.” 时,很多读者(包括我)在机场、地铁里瞬间破防。
四、语言与阅读体验:中阶英文就能畅读
安迪·威尔的行文短促、口语化,平均句长 12–15 个单词,四级词汇量即可覆盖 90 % 以上。技术术语第一次出现时必有解释,如 “perihelion—the closest point to the sun”。幽默节奏类似美剧《生活大爆炸》:
“Er… I just invented a new kind of radiation that doesn’t exist. My bad.”
如果你读过《火星救援》原版,会发现作者把“F-word”含量降到几乎为零,PG-13 友好。
五、与中文版的差异:值得买英文原版的理由
双关与语言梗:中文版把 “I hail from Earth” 译成“我来自地球”,失去了 “hail/Hail Mary” 的双关;类似笑点全书不下 20 处。
排版:原版用等宽字体突出“飞船面板输出”,信息密度更高。
勘误:首刷英文版在 Goodreads 上被读者指出第 317 页把“Kelvin”误写为“keV”,Ballantine 已在第二刷订正,目前电商渠道基本为 corrected edition。
六、一点小争议:杰克苏与“降智”问题
有读者批评主角光环过强:一个人解决跨学科难题,像极了“太空版龙傲天”。但作者用“全球资源集中+船上 AI 辅助+外星队友”三重设定,把“金手指”尽量合理化。读完后你会发现:格雷斯真正的“超能力”并非智商高,而是“永远不放弃寻找 Plan B”的工程思维——这也是本书在疫情年代格外治愈的原因。
七、总结:一部写给成年人的太空童话
如果你
• 想要“爽文”节奏,却又不舍得放弃科学细节;
• 在《星际穿越》里为“Love is the one thing that transcends dimensions”热泪盈眶;
• 或者单纯想重拾“第一次读《三体》时的震撼”——
那么这本进口英文原版《Project Hail Mary》值得放进书架最显眼的位置。
阅读建议:
先读正文,再刷 Goodreads 上的读者 Q&A,你会看到作者亲自下场解释“飞船水循环”计算;
搭配 Audible 有声书(由《黑镜》男主 Raymond Cruz 朗读),通勤时无缝“二刷”;
书末 10 页空白笔记页,把公式抄一遍,你会对“Δv”有更深体会。
最后,给准备下单的朋友一个彩蛋:把书翻到第 444 页,在舷窗 UV 层下隐藏了一行小字——
“For everyone who still looks up at the stars and says: ‘We can fix this.’”
愿你也能在夜空下,带着这本书,再次抬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