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如“believe”或“want”这样的动词以限定从句作为补语,并以一种复杂的方式与定指或非定指描述进行交互。举例来说,句子“Jack believes a man found the ring”有歧义,一种意义是Jack知道某个人,他相信这个人找到了戒指;还有一种意义是Jack所相信的事情是戒指被某个人找到了。这些歧义通常可以用不同的辖域表示出来。要理解这个问题,需要更仔细地研究这些句子的逻辑形式。
这类动词的语义很复杂,因为它们不支持等价替换这样一个常见的推理规则。例如,如果John是个子最高的人,而且已知John吻了Sue,就可以推断个子最高的人吻了Sue。但类似的推论对表示相信的句子却并不有效。比如,已知Sam相信John吻了Sue,不能得出结论说Sam相信个子最高的人吻了Sue,因为Sam可能不知道John是个子最高的人。更糟的是,Sam可能认为George个子最高。在这类运算符的辖域内等价项无法互相替换,因此常称之为指代不透明(referentially opaque),而一般的谓词常叫做指代透明(referentially transparent)。
不透明运算符又引入一种新的辖域歧义形式,即量词可能在此运算符的辖域内,也可能在它的辖域外。这种形式的辖域指定可用于表示“John believes a man kissed Sue”中的歧义,其无辖域逻辑形式是:
(PRES (BELIEVE b1
[EXPERIENCER (NAME j1 "John")]
[THEME (PAST (KISS k1 <A m1 MAN1> (NAME s1 "Sue")))]))
第一种解读是John 知道这个人是谁,可以解释成“There is a particular man whom John believes kissed Sue”。其形式为:
(A m1:(MAN m1)
(PRES (BELIEVE b1
[EXPERIENCER (NAME j1 "John")]
[THEME (PAST (KISS k1 m1 (NAME s1 "Sue")))])))
这个形式中包含一种称为实体信念(de re belief)的现象,也就是相信某一个特定的人。第二种情况则可解释为John只是相信有一个人吻了Sue,尽管他不知道是谁。其形式如下:
(PRES (BELIEVE b1
[EXPERIENCER (NAME j1 "John")]
[THEME (PAST (A m1 : (MAN m1)
(KISS k1 m1 (NAME s1 "Sue"))))]))
这个形式包含命题信念(de dicto belief),也就是相信某一个命题。
关于这种现象还有很多别的例子,其中有些相当复杂。例如,很早以前我参加一个聚会,有一个人走进厨房说“I'm waiting for a phone call”。这句话后来导致某些理解上的混乱,因为我按照通常的解释理解成他在等某一个人打来的电话。但后来证明那个说话者只是想听到电话铃响,因此任何电话都可以。这个例子相当有趣,因为原句所要表达的信息本该可以不带歧义地由相当特殊的句子“I'm waiting for any phone call”传递出去。而这个句子之所以特殊只是因为表示其正确意义所需的上下文非常罕见。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