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行业文章

搜索 导航
超值满减
Pseudotranslation 伪翻译的概念
2023-09-04 09:22:35    etogether.net    网络    


此术语用来指“那些并没有真正源文、而在目标文化中却被视为翻译的目标语文本”(Toury,1980:31)。伪翻译概念所指的就是这么一种伪造文学的情形:作者试图把一个原文本作为译本来呈现。图里指出,这一现象对翻译研究的意义,主要在于以下两点。首先,伪翻译有时用来“向文学系统引入新的形式,当该文学系统反对偏离文学标准模式与规范时尤其如此” (1984 :33;见Norm[规范])。其次,由于伪译者通常采用真正翻译常用的语言与文本项目,因而,伪翻译有助于人们深入了解那些体现译本特征的主要观念。它们的存在印证了这么一个观点,即“目标文本作为翻译的地位首先取决于与接受系统相关的因素,而与源文本不一定要有什么联系”(1984:81)。因此,伪翻译对于目标文本取向[Target Text-oriented]这个翻译方法有着特别的意义。波波维奇(Popovic)([1976])采用了“伪翻译”与“假翻译”两个术语来指同一个现象。


詹姆斯·麦克弗森(James Macpherson)于18世纪60年代发表的《奥西恩作品集》就是伪翻译的极好例子。麦克弗森声称他的译本来自凯特语原本,而实际上似乎是出自他自己笔下(见Macpherson,1996)。另见Polysystem Theory[多元系统理论]、 System[系统]。详阅:Toury(1980;1984;1995)。


拉多(Rad6)(1979)采用的术语,指目标文本过度偏离源文本以致不能把它当成翻译。确定一个作品是否是译作的标准是源文本与目标文本之间原素[Logeme]在何种程度上对应。拉多认为,改编[Adaptation 1],用不同体裁重写的文本(如用于舞台表演的文本)以及“滑稽模仿”等文本类型都应该归为他所说的伪翻译范畴。详阅:Radó(1979)。



责任编辑:admin




上一篇:Cultural Embeddedness Conditions Difficulty
下一篇:Deletion and Abbreviation in Localization

微信公众号搜索“译员”关注我们,每天为您推送翻译理论和技巧,外语学习及翻译招聘信息。

  相关行业文章






PC版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