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建立科学有效工作体系,全面推进地方资源建设和应用
建立地方套件资源和学习路网资源建设工作体系。在教与学融合创新的基础上,按照不同区域或学校,分类选拔种子教师,整合学科专家、融合创新应用专家、技术工程师联合打造和支持种子教师,使种子教师能够常态化上课,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开展课题研究,在常态化应用过程中形成本地化应用资源,汇聚到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中,推广到全体教师应用,引领和支撑其他教师开展融合创新应用工作。
形成以融合创新为目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资源应用培训体系。面向教研员、校长、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各级教师等,持续开展多层次、多类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培训,积极引导学校、教师的观念升级,向上形成高质量的信息化领导力,向下形成全方位的种子教师示范效应,并通过公共服务平台为各级各类教师提供大量在教学中融合应用资源的专家讲座、典型学校案例讲座等,对教师的教学设计、制作课件、教学研讨等教学活动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指导培训,全面提升教师应用资源的能力和专业素养。
积极推动课题研究工作。引领区域一线教师的教学和科研理念,形成应用模式及应用方法体系。总结相应的可操作的规程,提高学科教师利用资源优化教学的能力,培养一批现代型有理论有实践的优秀学科教师,真正有效的发挥课题引领资源应用的方向,形成鲜明的区域教育发展领航作用。应积极探索、融合创新,在课题推动工作上形成指引、管理等的工作思路,常态化的邀请相关领域专家通过公共服务平台进行课题指导工作,最大限度地将师资、设施设备、场地等教育资源合理、均衡配置,将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向融合创新应用方向引领,提升中小学教师融合创新应用资源的能力,形成一系列相应的教学成果,在应用资源促进教育教学的道路上起到积极的作用。
着力打造教师深度应用资源的示范典型。通过大赛形式,以赛促教,为不同地区的教师搭建经验交流、智慧共享的平台,通过公共服务平台汇聚优质课案例,为四川省各地区教师提供典型示范案例,深入探索资源应用在创新教学、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途径和方法,将典型的资源应用模式更好地推广应用,引领四川省资源深度应用的教学方向,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三、资源主要建设内容与途径
(一)基础教育
基础教育资源重点建设课堂教学、学生学习、教师能力提升以及评价等所需要的资源。应从快速呈现知识、深度理解知识、体验探究知识、培养创新和系统思维能力、供给优质教师教学智慧等方面,按照不同学科融合创新规律和途径,系统建设能够有效支撑教学和学习质量、效率提高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