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使译文意义完整、明确,有时需在译文中增加一些原文中无其形而有其意的词,以满足汉语句法结构和修辞效果的需要。有些词或句子成分在英语中可以省略,并不影响全句意义的完整表达。但如果在汉语译文中也略去对应部分,就会产生意义不明确、译文不通顺的问题。另外,还有些词或句子成分在英语惯用法中是意义明确而完整的。但逐词译为汉语后,全句意义可能不够清楚,并导致译义的不通顺。以上两种情况都需要增译,在翻译实践中,第二种情况尤为常见。
1. 増译原文中省略了的词语
英语句子的某些成分如果已在前面出现过,则往往予以省略。而译成汉语时,一般需将其补出。
例一 :Reactions of the first kind are called exothermic reactions and those of second kind endothermic reaction.
【说明】endothermic前省略了 are called,增译为“叫”。
【译文】第一类反应叫放能反应,第二类反应叫吸能反应。
例二:The females have a club-shaped posterior extremity, the males a flatly spiraled end.
【说明】a flatly spiraled end前省略了 have,增译为“有”。
【译文】雌虫有棒状后端,而雄虫有扁平螺旋形后端。
2. 为明确原文词语的含义而增译
可分为下列几种情况:
(1)对抽象名词进行增译
针对不同抽象名词的内涵,在其后添加相应的名词(如作用、过程、现象、状态、能力、方法、形式、术语等),使其意义具体化。
例三:From the evaporation of water people know that liquid can turn into gases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说明】evaporation增译为“蒸发现象”。
【译文】根据水的蒸发现象,人们知道液体在一定的条件下能转变成气体。
例四: A leucopenia is the usual finding.
【说明】finding增译为“检查所见”
【译文】检查结果经常可见细胞减少。
又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