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我在陌生人中孤独旅行,
越过海洋在异乡飘零;
英格兰呵!那时我才知道,
我对你怀着多深的感情。
终于过去了,那阴郁的梦境!
我再不愿离你远行;
我只觉得随着时光流逝,
我爱你爱得愈益深沉。
当我在你的山谷中倘徉,
曾感到内心崇敬的欢欣;
我钟爱的姑娘坐在炉边,
传来手摇纺车的声音。
春去朝来,霞光明灭,
曾照亮露西嬉游的园亭;
你绿色的田野曾最后一次
抚慰过她临终时的眼睛。
(《英诗三百首〉,第185页)
译诗前两节颇为传神,显示了译者不凡的功力。首节的一、二行并未出现“曾经”等表示过去的字眼,却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其实第三行的“那时”两字已清楚点出了“时态”,这正体现了译者的过人之处。第二节的韵脚虽不完美,反比前两个译文更可取。美中不足的是,前两行的“旅行”和“飘零”虽意境很好,但在含义上似前后矛盾。
第三节中,“内心崇敬的欢欣”与原文有出人,而“传来手摇纺车的声音”虽较为生动,但依据不足。最后一节诗味很浓,但感觉不够忠实,其中“春去朝来,霞光明灭”显得过于随意(“春”字恐为“暮”字之误);此外,“抚慰”一词与原文的survey差距较大,它在本诗中的含义应为“望”或“凝望”(参见《牛津英语词典》,survey 词条下第3义)。笔者试译如下:
我置身于陌生人中,
越过大海在异乡远行;
英格兰哪!那时才懂得
对你怀有怎样的深情。
过去了,那苦涩的梦!
我再不会离开你的海岸,
因为我现在越发感到
对你日益深沉的眷恋。
只有在你群山的怀抱,
才能得到我渴望的欢乐;
我钟爱的她摇着纺车,
身边是英格兰的炉火。
你黎明映出、夜色遮起
露茜往日尽欢的家园;
也正是你这绿色的土地
露茜凝望了最后的一眼。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