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义是一个疏略的网络系统:在语言的每一个层级——从词的义素、词、词组、句、句段等等,每一项意义单位,意义都只是一个疏略的网络系统,不具备精密人微的描写能力。原因是第一、人的思维虽然可以是“非线性的”(non-linear),但语言(承载意义)必须是(也只能是)线性的。因此,语言必然缺乏与思维同步的多维描写的能力。下面这张图表示的是三维空间中的二维环面:
如果不用图像符号手段,很难设想人们能够单凭语言手段完成描写任务!语言的线性使之实在无力“三管齐下”地同步作出多维延伸,并作出记录和描述,使每一个记录和描述在任何一个维度和步骤上都不差分毫、丝丝人扣地互相联接或咬合(linked and fused)。世界上找不出一位语言大师能倾其语言功力,完成一位绘图员不需几分钟就能完成的描写任务。这是语义学家常常忽视的一个客观事实。
非语言所能描写的环面
第二、语言意义的疏略性还表现在语词的有限(这是“数”的方面),以及每一个词的外延意义(denotative meaning)的简约(这是“质”的方面)上。语言中的词汇虽然是一个开放系统,但在某一个特定的历时和共时的特定位置上词义的义项也是很有限的,而且每一个义项的语境适应性更有明显的局限。直到现在,语言以外的外部世界(自然)和内部世界(人)的很多“存在”(或“实在”)的形状、色彩、质地都是人的语言无法描写的。下面这幅图是人的蛋白质RuBisCo细胞的一维微观结构图像,也是任何语言大师纵使有笔下生漏之神功,亦难以用语言描绘于万一的:
蛋白质一维微观现象:非语言所能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