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翻译理论

搜索 导航
超值满减
文章的互文性概述
2022-11-02 09:19:36    etogether.net    网络    


巴赫金认为应当区分互文性的两种维度。一方面,语篇与所在的语篇链位置之前和/或之后的语篇间存在着“水平”互文关系(如诗歌和它所回应的另一首诗之间就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相互指涉关系)。另一方面,语篇与其他语篇之间还存在“垂直”的互文关系。这是一种在某种程度上相当模糊的语篇互文连接关系(如指涉对象可能是写作规范)。


区分语篇与语篇(水平性的)互文关系和语篇与语篇规范(垂直性)的互文关系让人想到另一种实用的区分方式,即关于“显著”互文性和“构成”互文性的划分。在显著互文性中,人们可以在所分析的语篇里明显发现其他语篇,一般可以从语篇表层特征如措辞或引号辨别出来。而构成互文性却昭示了所解读的

语篇使用的语篇规范构成方式。于是我们发现,引用吟游诗章节和韵诗会明显令人想起莎士比亚,但是,对某个主题或某个戏剧形式的指涉也同样能使大家从语篇构成的角度想到莎翁。


博格兰和德雷斯勒(Beaugrande & Dressler,1980:182)则从“调整程度”或是“交际情景的模型中人们信仰和目的的输入程度”看待所有的互文关系。前面提到的“水平”、“显著”的互文性调整度最小,如语篇在答复、反驳、报导、概述或评价其他语篇时的互文关系。而引用或指涉一些著名的语篇时,互文性调整度更为广泛。最后,涉及语篇类型的形成,类似于我们所说的“垂直”或“构成”互文性时,互文性调整度最大。


责任编辑:admin



[上一页][1] [2]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上一篇:语用论(Use Theory)意义观
下一篇:“举纲意断”:句法结构的话题化

微信公众号搜索“译员”关注我们,每天为您推送翻译理论和技巧,外语学习及翻译招聘信息。

  相关外语学习文章






PC版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