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却说那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单单剩下一块未用,弃在青埂峰下。(第一回)
杨译:
When the goddess Nu Wa melted down rocks to repair the sky, she used only thirty-six thousand five hundred of these and threw the remaining block down at the foot of Blue Ridge Peak。
《红楼梦》一开篇,作者就向读者交代有一块石头被弃于青埂峰下。缘何取名“青埂峰”?不是“黄埂峰”或“红埂峰”或别的名字?即便是中文读者,如不细心研读,恐怕也不解其意,更不用说外文读者了。所以译者加了注释,青埂峰是“homophone for‘roots of love’”(“情根”的谐音),以增进读者对原著深层含义的理解。在曹雪芹这部传世名作《红楼梦》里,“红”特别暗示着爱情,爱情是贯穿全书的主线。而“情根峰”下的石头则为全书情节的展开埋下了伏笔,为贾宝玉这个专吃胭脂口红的情种的出现作了铺垫。
4.增益法
增益,亦称增译或加译,旨在译文中明示出原语读者视为当然,而译语读者却不知道的意义。增益的理论根据是句子的深层结构转换成表层结构时某些成分有所省略,为了把握原作者的意思,译者必须把原文的表层结构还原成深层结构,在此过程中,原文表层上省略掉的成分会显现出来。
例:远惭西子,近愧王嫱。……若非宴罢归来,瑶池不二;定应吹箫引去,紫府无双者也。(第五回)
杨译:She would put Xi Shi to shame and make Wang Qiang blush... Verily she has no peer in fairyland,no equal in the purple courts of heaven.
这本是对贾宝玉神游太虚境时相遇的那位绝色仙姑的描写,“瑶池”、“紫府”在中国文化里是“仙境”的代名词。西方人虽然视紫色为高贵优雅及权力的象征,如英语里be born in the purple意为“出身于王室或显贵之家”,raise sb.to the purple 是“立某人为帝王或升为红衣主教”,marry into the purple指“嫁入名门望族”,但并无把“紫府”当成“仙境”一说。仅仅将“紫府”译成“the purple courts”,会使原文的文化信息丧失殆尽,外国人看了定会如坠云雾。稍加增益,译成
“the purple courts of heaven”,译语读者就不难理解了。
翻译是不同语言间的转换,转换常在语言对比中进行。只有通过大量的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对比,才能达以准确理解和通顺表达的目的。人们习以为常,看似简单的颜色词的翻译,一经对照,便展示出许多文化的底蕴来。找出它们的共性与差异,比较各自的特点,不仅可帮助我们认识显性的文化物象,而且还能窥知隐性的文化心理结构,从而加深对这一语言现象的认识,达到正确使用这一语言手段的目的。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