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翻译理论

搜索 导航
超值满减
翻译的主流
2021-09-14 09:20:12    etogether.net    网络    



世界上一般翻译的主流,都是以外语译成母语的,原因正如萧乾先生所说“: 就文学翻译而言,我认为理解占四成 表达占六成。”按正常情理而言,一个人母语的表达能力,无论如何应比外语强, 否则也不称之为母语了。


文学翻译的要求高,原文是部经典名著,文采逼人,译者翻译时,必须保留那一份原著中的灵气,绝不是搬字过纸就可以交差了事的。


就因为如此,大部分的文学作品,要译得精彩,译得传神,必须由精通外语、也更精通译出文字的译者执笔。譬如说,由傅雷译巴尔扎克,由梁实秋译莎士比亚,由林文月译《源氏物语》 ,这些译作,都是千锤百炼的心血结晶。


很多人弄不清这个道理, 以为中国文学之所以不能获得诺贝尔奖金,完全是中国译者没好好尽力,把中国文学译成英文时水准不够所致。

其实, 要怪的, 只能怪那些外籍汉学家没有把中文学好,或者学好了也不肯用精力去从事翻译工作而已!


哪有外翻中不够好怪中国译者,中译外不够好,也怪中国译者的道理!中国人有时也未免太妄自菲薄了!看到国人精通外语,认为是理所当然;看到洋人略通汉语,就惊叹得目瞪口呆,五体投地。这种语言自卑症,在学术界造成许多怪现象,不少学人以自己中文不通、 英语畅顺而沾沾自喜。


世上十亿人口共用的语言, 岂可以小看!



责任编辑:admin





上一篇:为何从事翻译
下一篇:译者的情感投入

微信公众号搜索“译员”关注我们,每天为您推送翻译理论和技巧,外语学习及翻译招聘信息。

  相关理论文章






PC版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