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翻译理论

搜索 导航
超值满减
法朗士作品的译介
2020-07-09 09:01:39    etogether.net    网络    


50年代以后,法朗士还曾小热过ー阵子。1955年11月《译文》为纪念十月革命38周年,登载了法朗士的《社会主义是人类的良心》(李光中译),1954年第8期发表了高尔基的《阿那托尔•法朗士》(黄岩译),同期还译有法氏的作品《克兰比尔》,文后附有ー个后记。1956年上海新文艺出版社出版了萧甘、郝运合译的《诸神渴了》。同年作家出版社重版了赵少侯译于1936年的《法朗士短篇小说集》。 


30年后的1981年叶君健译出法朗士的《一个孩子的宴会》(中国少年儿童出版)。 1989年郝运、李劼人合译了《天使的叛变》(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年郝运、萧甘又合译了《法朗士小说选》(上海译文出版社)。此外,还出现了几个重译本:如《蜜蜂》有方德义、宫瑞华合译本,《企鹅岛》又有郝运译本(1981),《诸神渴了》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再版(1982),《黛丝》有傅辛译本(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在所有法氏作品中,数 《黛丝》译本最多,从20年代至80年代前后共有5个译本。此外1982年《外国小说》1期和3期上分別刊有赵少侯和吴丹译的《克兰比尔》和《女牢》。1987年2期的《世界文学》译载徐知免的《中国故事》(杂谈)。而《春风译丛》和《当代外国文学》上又分别有马玉兰和张月楠译的《著卡斯特》。


这一时期对法朗士的研究文章有两篇值得一堤,一是1982年第5辑《外国文学研究》集刊上吴岳添的《人道主义法朗士》和1982年第3期《当代外国文学》上徐知免的《论阿那托尔•法朗士》,前者通过作品剖析,考察法朗士人道主义思想的形成、发展及主要特点,说明他激进的人道主义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进步作用及局限性;后者通 过对法氏创作综述,论证了有关法朗士是ー个“享乐主义者”,“怀疑是义者”,“悲观主义者”等老问题。



责任编辑:admin



[上一页][1] [2]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上一篇:莫泊桑作品的译介
下一篇:马雅可夫斯基这个人

微信公众号搜索“译员”关注我们,每天为您推送翻译理论和技巧,外语学习及翻译招聘信息。

  相关理论文章






PC版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