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就鲁迅所指的“硬译”而言,决不是生搬硬套,更不是采取逐字翻译,而是他有意在介绍外国进步作品的同时,努力输入新的表现方法,以丰富汉语的语汇和句法。对于鲁迅所主张的“硬译”,许广平曾作过精辟的解释,她认为硬译有两种:“有新造的句法一时感觉异样而后来可以据为己有的‘硬译’,亦有的确可以舍弃的生硬句法的‘硬译’。毫无疑问,鲁迅所赞成的‘硬译’, 只是前一种。”(《研究鲁迅文学遗产的几个问题》)因此,鲁迅所谓的“硬译”,决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硬译,而是吸收外国词汇与句法的一种创新。他有意将译文装进异样的句法。这样做他自己顼料会有两种结果其中的一部分,将从‘不顺’而成为‘顺’,有一部分,则因为到底‘不顺’而被淘汰,被踢开。”(《二心集》关于翻译的通信”)事实证明鲁迅的预见是正确的。如果今天有人因鲁迅引进的异样句法,有一部分“因为到底‘不顺’而被淘汰”,去责难他没有把外国语文与中国语文区别开来,那是很不公允的。
总之,我们谈到鲁迅的翻译理论时,不能笼统地说他主张“硬译”,提倡“宁信而不顺”,那样很容易造成对鲁迅的曲解。鲁迅在翻译上也同样立下了不朽的功绩,他有关翻译的论述和丰富的经验,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的。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