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翻译理论

搜索 导航
超值满减
从《张若虚诗之结构分析》 到《中国诗语言研究》
2018-08-02 09:10:54    etogether.net    网络    



同时,《中国诗语言研究》作为一部理论著作,对这种分析方法进行了总结和综合,并以这种综合的分析方式体现在这部理论著作中。它发展和完善了体现在《张若虚诗之结构分析》中的各种具体方法:如关于诗歌形式上的分析,将对诗歌形式上的分析分为词汇、句法和诗律两个方面,分别从其所体现的“虚一实”和“阴一阳”两对对立概念来展开论述;同时,形式与内容密切联系的原则也明显体现在这种分析之中,对诗歌词汇、句法的分析融入了内容方面的因素。在对诗律的考察中,程抱一更充分地发展了《张若虚诗之结构分析》中关于诗歌对仗的分析,从《春江花月夜》诗句的不完善对仗到对律诗对仗句严谨结构在各个层面上的周密分析,典型体现了程抱一运用结构主义方法分析唐诗的特色。并且,在这种分析下,程抱一对唐诗、特别是律诗的结构得出了有创造性的结论,有了新的发现,即将律诗的叙述线索描述为时间线性——空间结构——时间线性,表现了在西方结构主义理论的观照下中国古典诗歌所呈现出来的一副新面貌。在诗歌形式的音乐效果方面,程抱一也有所发展:从注意到《春江花月夜》中两个主要形象“江” 和“月”在发音上形成一定的对比,到《中国诗语言研究》中注意到一些辅音和元音的表情特征。更主要的是,程抱一在《春江花月夜》分析文中最后提出的该诗四个方面即词汇、形象、叙述语气和句法(包括对仗)的特征,在《中国诗语言研究》中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中国诗语言研究》正是从这几大方面来组织这部理论著作的结构的:词汇、句法的层面,诗律的层面,形象的层面。其中诗律的层面涵盖了《张若虚诗之结构分析》所提出的叙述语气的方面。所有这些方面,都表现了 《中国诗语言研究》对《张若虚诗之结构分析》的发展和完善。


《中国诗语言研究》在理论上的完善,还表现在理论的完整性上。 它在前言中提出了这部著作对唐诗语言进行分析的出发点,即汉字是 一种表意文字。从这一点出发,他分析诗语言与书法、绘画、神话和音 乐之间的关系,并得出结论,认为诗歌语言是由汉语体系生发出来的一 种具体语言,书法、绘画、神话和音乐等艺术形式本质上也都是不同的 具体语言,都是从诗语言这个母体生发出来的,而诗语言也受到这些语 言的影响。它们具有共同的本质,是大自然与人类社会构成元素的系统性的象征化,共同构成了一个由符号组成的世界。在这个世界内部, 各种构成部分不停地相互滲透、相互补充,做循环性的运动。这是程抱一对诗语言进行进一步论述的出发点。此外,程抱一还从宇宙论出发,探讨了中国诗语言构建的思想基础,提出了“三元论”,这实际上是他从事中西文化交流事业的一个总体的指导思想和精神原则,在这部《中国诗语言研究》中也进行了实践和理论总结。最后,是对唐诗特别是律诗结构分析的创造性成果,由唐诗的表层结构进而探析出了其深层结构,在诗语言隐喻性形象的层面上将唐诗语言的源初神话归于月亮这一母题神话。只是在最后对月亮这一母题神话,程抱一没有进行进一步的论述,在使这部著作的最后稍显力量不足之外,还为本部著作留下了一个开放的研究空间。程抱一在后来的法语诗歌创作中,对月亮这个母题作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上一页][1] [2] [3] [下一页]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上一篇:荷马史诗简介
下一篇:水火与生死

微信公众号搜索“译员”关注我们,每天为您推送翻译理论和技巧,外语学习及翻译招聘信息。

  相关理论文章






PC版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