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略特《荒原》一诗的主题究竟是什么,历来争议颊大,有人认为是“对现代社会的逃避”,又有人认为是表现“不朽城(按:指伦敦)的朽败”;还有人 认为是咒骂“死于精神枯竭的现代文明社会可是艾略特本人却把这一切都斥为“胡说八道”他声称自己的诗作无意于批评社会,而“仅仅是个人对生活发出的毫无意义的牢骚;仅仅是一曲有节奏感的怨诉而巳”(艾略特:《拉姆伯斯新想》)。这在艾略特,很可能说的是真话,然而问题却在于,诗人的作品一旦为公众所接受,其产生的客观效果,往往由不得诗人本身做主。照我看来,艾在《荒原》中描写的基本的东西就是欧美现代文明社会中人们精神上的生与死这两个方面。在这两个方面,他倾全力摹写的主要是死这一方面。然而死又非一般文学作品中的死,而是艾略特式的特殊死亡,即“生存着的死亡” (living death) 。我认为,这就是《荒原》的基本主题。
再看《凤凰涅槃》。在这里,主题是十分明确的‘五四’以后的中国,在我的心目中就像一位很葱俊的有进取气象的姑娘,她简直就和我的爱人一样,我的那篇《凤凰涅槃》便是象征着中国的再生”。说得具体点,"凤凰象征着中国,用它们的自焚而永生,象征着中国从革命烈火中获得新生”。这样看来,《凤》诗描写的基本的东西也是生与死这两个方面。在这两个方面,作者所要强调的主要是生这一方面,然面又非一般文学作品中的生,而是一种特殊的再生——“死亡里的新生”。
下面我们通过分析比较郭、艾二诗中象征物水与火的使用来深人探讨上述基本主题。
荒原之所以荒芜,是因为没有水。(按:《荒原》之名,典出人类学者魏斯登女士的《从仪式传奇到浪漫传奇》一书。书中说某国王(又称“渔王”,捕鱼的国王)的国土大旱,渔王也生了重病,只好在河边垂钓,以等待骑士前来解救。骑士来到之后,圣杯显现,渔王病愈,一大部分土地得到雨水而复苏起来。)所以水在《荒原》一诗中起着关键性的象征作用艾略特在诗中多处提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