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翻译理论

搜索 导航
超值满减
东西诗阴阳对立七大潮
2018-07-03 09:12:37    etogether.net    网络    



第一阶段属阴性诗潮。这一诗潮的代表作有古埃及的《亡灵书》,古巴比伦的《吉尔伽美什》和古希伯来的《旧约圣经•诗文集》。《亡灵书》中对自然神 (尤其是太阳神拉和尼罗河神奥西里斯)的毫无节制的赞颂以及对生死轮回的绝对信奉都表明这时的人类精神处于一种极度压抑的状态,随着时代的进展,自然神日渐转化为社会神,对太阳神的赞颂逐渐等同于对国王的赞颂,王权神授成了后期《亡灵书》中的基本主题。个人无足轻重,只是命运和统治者手中的工具。《吉尔伽美什》虽在一定程度上盟示了主人公与命运搏斗的悲壮,但终究离不开宿命论:“人的死期,天神注定”。对超自然超人力的天神、妖魔的屈从反照出人类的渺小。虽然这部世界上最早的史诗比《亡灵书》多了一点阳性味,但整个说来,仍是阴性诗。《旧约圣经•诗文集》是稍后期的产物,它是远古期阴性诗的最高蜂,是禁欲性最强的作品。在渊源上可推到古埃及的《亡灵书》。对上帝的无休无止的歌颂和自我的无休无止的负罪感是它的基本内容。世界诗歌最大的渊源在东方,东方诗歌的这种阴性色彩自始至终都比西方诗歌浓烈,但当它后来进人西方诗歌界时,竟造成西方中古期一千年的阴性诗潮,其影响之巨大空前绝后。


第二阶段属阳性诗潮,其代表当然首推西方世界的诗圣荷马的史诗,进而又当推萨福和品达等大诗人的作品。荷马史诗中种种前无古人的宏伟场而,绝世美人海伦被掳走的故事背景,以及史诗中勇敢、自私、冒险、纵欲的诸多英雄人物,构成阳性诗的典型特征:纵欲性、浪漫性。这种人类童年时代的产物 (马克思语)具有永久的魅力,到了萨福,阳性诗趋于个性化,更多内心世界的表现。如果说荷马在用粗线条描摹人类的狂放激情方面达到了一个顶峰的话,萨福则在用精巧的工笔细致地表达人类如火的情欲方面达到了另一个顶峰。阳性诗在经过萨福、阿尔凯奥斯、品达之后,势不可避免地渐次向阴性诗转变。随之而来的罗马诗人维吉尔、贺拉斯等的诗歌创作标志着阳性诗向阴性诗的过渡。维吉尔、贺拉斯等注重技巧,开了欧洲“文人史诗”的先河,算是古典主义的滥殇,其诗作中的教谕性十分露骨。此期的另一大诗人奥维德的—些作品虽仍属阳性诗(如《爱经》、《古代名媛》),然已如强弩之末,力挽狂澜而不得。奥维德本人也在50岁时被罗马皇帝屋大维放逐到黑海之滨,后来客死他乡。阴性诗此时的堀起已不可逆转。




[上一页][1] [2] [3] [4] [5] [下一页]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上一篇:意义走失的几个原因
下一篇:中西诗义钩玄录

微信公众号搜索“译员”关注我们,每天为您推送翻译理论和技巧,外语学习及翻译招聘信息。

  相关理论文章






PC版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