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翻译理论

搜索 导航
超值满减
互文性理论在广告翻译中的应用
2019-07-11 09:12:40    etogether.net    网络    



例3:Not all cars are created equal.

这是日本的三菱汽车公司(Mitsubishi)向美国市场倾销产品时所用的广告。熟悉美国历史的人ー见这则广告,立即会想起《美国独立宣言》,中的名句:“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这里运用的互文关系就是“Parody”。英语中的parody作为ー种写作手法常被译为“嘲讽的模仿”,但将之用作ー种修辞手法时,我们一般认为 它和汉语中的“仿拟”是对等的。


从上述广告语实例中可以看出,在广告中巧妙地运用互文因素可以激发人们记忆存储中熟悉的文本和已有的文化知识,并以之力源泉,引起受众的联想和共鸣,同时其“言简而意丰”的语言形式又能够帮助记忆和传播,所以具有不可低估的注意价值和记忆价值。可以想象,如果将互文性原理应用于广告翻译中,定可收到意想不到的表达效果和促销效果。


(2)互文性在广告翻译中的应用

根据信息、交际理论的观点,人们能否很好地理解某个话语取决于交际负荷的大小。所谓交际负荷,通俗地说,就是在交际系统中话语未知信息的量。未知信息的大小与交际负荷成正比。翻译是ー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翻译的作品,其交际负荷往往容易偏大。就这一点而言, 广告翻译与文学翻译相比,更容易产生超交际负荷的现象。因为在文学翻译中,某些不可译现象可以通过补充说明或是加注的方法来解决,而这在广告翻译中是不可能的,毕竟广告语受着严格的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所以,要使广告语的翻译获得最大效果,译者必须时刻记住要坊可能降低译文的交际负荷,而在翻译中恰当地利用互文性就是ー种非常有效的手段。

另外,广告语言的目的和功能决定了广告翻译必须以目的语消费者为中心,投消费者之所好,以促成他们购买广告所推销的商品或服务。所以,就广告翻译而言,“忠实”并不是第一性的。由于广告侧重的是效果,广告翻译的标准应该是功能对等基础上的等效原则,这就意味着在广告翻译的实践中,译者其实是在从事ー种再创作,应尽可能发挥想象力和创造カ,创造出合适的广告译文, 即在反映产品质量可靠的形象的同时,一方面要注意语言新奇,引起消费者注意,另一方面要照顾普通消费者的语言水平,读起来琅琅上口,容易记忆。


2.1 互文性与联想意义的传递

广告语言,包括商品的商标,通常是高度浓缩的语言精华,因此总是含有极丰富的联想意义。而在广告翻译中,由于不同民族有各自的历史文化背景,有各自的喜好和禁忌,在ー种文化中能引起某种互文联想的语言形式在另ー种文化中要么没有任何特殊意义,要么会引起不同的,甚至是刚好相反的互文联想,而这正是广告翻译中引起超交际负荷的ー个重要原因。


2.1.1 正确认识源语和目的语两种文化中互文联想的差异, 避消费者所忌

在广告翻译中,当源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发生冲突时,译者应该有充分的互文意识,采取适当的措施,避消费者所忌。ー个成功的译例就是法国著名香水Poison的中文译名。

例5 : Poison百爱神

“PoLson”是“毒药”的意思。在西方人心目中,这是ー个独辟溪径,新奇而又刺激的商品名称。公司在促销中是这样宣传的,这种香水之髙贵,女土用了它,会更加妩媚艳丽,使男人会更加疯狂 地追求,神魂颠倒,而女人就成了“祸水”。西方观众看了这样的宣传,会不由得想到古希腊神话中引起了十年特洛伊战争的绝世美女海伦,甚至也会联想起著名莎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朱丽叶为了爱情而服毒的凄美故事。这种宣传大大刺 激了女性受众的好奇心;因此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但商标名的译者清楚地认识到,“毒药”在中国文化中并没有这种特別的含义,不能引起受众对应的互文联想,按字面意思直译只会适得其反,于是根据该商标的读音选择了 一个能被中国受众所接受的译名“百爱神”。





[上一页][1] [2] [3] [下一页]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上一篇:银行审计报告翻译举例
下一篇:修辞手法“设问”翻译介绍

微信公众号搜索“译员”关注我们,每天为您推送翻译理论和技巧,外语学习及翻译招聘信息。

  相关理论文章






PC版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