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导游翻译”不是指guide-interpreter(导译人员),而是指 guide-interpreting/ guide- interpretation(导译)这一具体行为、方式。換言之,这里的导游翻译指导游说明和翻译讲解。以下按分类法来加以简述。
导译手段多种多样,按其性质来分,目前主要有两大类:图文声像(即物化)类和实地口语类。
图文声像类包括:(1)导游图、交通图、旅游指南、静电介绍册、 画册、旅游产品目录等;(2)有关旅游产品、专向旅游活动的宣传品、广告、招贴画以及旅游纪念品等;(3)有关国情、景点介绍的录音带、录像带、电影片、幻灯片等。旅游业发达国家(如欧洲各国和美国、加拿大等)都非常重视图文声像类导游资料的翻译(双语或 多语)和传播。
实地口语类包括导译员在外国旅游者旅行游览图中所作的介绍、交谈和问题解答等活动,以及在参观游览现场所作的介绍、翻译和讲解。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科学技术的进歩,(翻译)导游工作手段将越来越多样化、高科技化,图文声像类导游形象生动、便于携带和保存的优势将会进一步发挥,在导游工作中的作用会进一步加强。然而,与实地口语类导游相比,它却仍将处于从属地位,只能起着减轻导游员负担、辅助实地口语导游的作用。实地口语类导游说明、翻译讲解不仅不会被图文声像类导游所取代,而且将永远在导游工作中处于重要的主导地位,这是因为:
1. 导游工作的对象是有思想、有目的和有动机的有血有肉的旅游者。不同的外国旅游者由于社会背景和旅游动机的不同,出游的想法和目的不尽相同;而就性格而言,有的是外向型的(extrovert),有的属内向型(introvert),还有的属中性(neutral)。由于图文中的翻译文本相对固定,翻译的原则、策略、方法、技巧等可能 “千人千面”,所译文本又未必精彩,也不可能不考虑成本经常变换译文,实际情形是不少这类导游资料从不修正、充实、更新,“多年一贯制”(特别提醒:国内物化类的旅游翻译资料存在的问题俯拾 即是),所以单纯依靠图文声像这一固定模式介绍旅游景点,不可能满足具有不同社会、文化背景和出游目的的旅游者需要。与此不同的是,导译员完全可以通过实地口语导译方式观察旅游者的 举止行为,同旅游者进行接触和交谈,了解不同旅游者的想法和出游目的,然后根据旅游者的不同需要,在对参观游览的景物进行必 要的介绍的同时,有针对性、有重点地进行翻译讲解。采用的翻译 技巧、方法、策略等可以是直译或意译;词语增益(amplification)或 文化补偿(cultural compensation);归化或异化;“杂交”或文化替代 (cultural substitution);等等。
这才是翻译中“活的目的论”,名副其实地“以旅游者为取向”, 真正的“动态对等”或“功能对等”,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所有这些绝不是图文声像类导游所能办到的。因此,在影响旅游者印象和旅游活动质量的诸多因素中,人总是第一因素。就导译工作而言,成功或失败,品质高或低,往往取决于导译员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