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签证留学 |
- 笔译 |
- 口译
- 求职 |
- 日/韩语 |
- 德语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其多语言的操作流程大体可以借助工具及系统的应用进行如下表述:
XML创作工具->CMS系统->GMS系统
当然,对于上述环节的每一部分,市面上都有许多其他的备选方案,但这样一条脉络,却大体勾勒出了中国企业在开展多语言本地化过程中可资遵循的主要方向,并且这也代表着当前国际上关于多语言本地化的最好解决方案。所谓“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从这些最佳实践中借鉴出好的做法,对于中国企业尽早融入全球化潮流是不无裨益的。
2、构建与多语言供应商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
作为一项专业化的工作,本地化工作要求从业人员具备良好的资质。本地化绝不是我们所理解的传统意义上的翻译工作,因此,如果以为在当地找上几个懂英语的人,将文档直接翻译成当地语言,就完成了本地化工作,并且可以用这些材料去开展全球化业务,那就大错特错了。此外,有些企业采取将不同语言分包给不同单语言供应商(SLV)的做法,认为这样可以节省成本,同时也并不特别牺牲质量。实践证明这种做法也是不大可取的,很多时候成本并未有明显的节省,而管理的复杂度则成倍增加,同时各语言的质量亦参差不齐,对于最终的效果实际上大打折扣,可谓得不偿失。
真正能够有效承担多语言本地化工作的,仍然是一些具备足够实力的多语言供应商(MLV)。大多数多语言供应商都具备全球化的生产网络,这就为近距离接触及服务客户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尤其对于有多语言本地化需求的客户来说,多语言供应商几乎总是能够指定客户所在地的相关工作人员作为主要联系窗口,客户因此不必逐一与各个语言服务商打交道,从而大大节省了管理费用。此外,多语言供应商也拥有成熟的多语言生产流程,以及经过验证的多语言质量保证机制,从而可以确保整体的交付质量。从目前大多数企业的实际情形来看,重视构建与供应商之间的长期合作伙伴关系,成为本地化客户与供应商之间的一个主要趋势。
中国企业在考虑将本地化业务外包出去时可资借鉴的一个主要经验是:调动和发挥本地化供应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能够收获预期之外的回报,尤其是一些多语言供应商,由于其具备全球化的充足资源,往往能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予以创造性的配合,这对许多正在尝试全球化之路的企业而言是弥足珍贵的。既然全球化的步伐是一项战略决策,任何相关的努力就不再是一个短期行为,因此企业在各项决策中都不应过于短视,而应着眼于长期的利益。从这个角度来说,将专业的本地化工作交由专业的本地化供应商去做,同时着眼于与之构建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实际上也就等于将本地化供应商的竞争力变成了自己竞争力的一部分,以此种精神参与到全球化的竞争潮流中,必将无往而不胜。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