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签证留学 |
- 笔译 |
- 口译
- 求职 |
- 日/韩语 |
- 德语
相对而言,杜绝无中生有、锦上添花的现象似乎比避免亦步亦趋、照搬原文的译法容易一些。一般情况下,经过几次提醒后,有任意发挥倾向的译者往往知道如何悬崖勒马,知道重视忠实原文的重要性。而生搬硬套者常常很难有改进。虽几经提醒,却总是我行我素,很难超脱。当然,喜欢照搬原文,有两种不同原因。一种是对原文意思实际上不理解,或不完全理解,如同隔着一层花玻璃观望,迷迷糊糊,无法把握真正内涵,于是就从字典或词汇里找出对应词,沿循原文结构堆切,敷衍了事,蒙混过关。要对付这样的问题,需要提高英文的理解水平,而这需要靠长期不断的综合努力。另一种情况是,译者虽然能理解原文,却因受限于原文结构而无法以流利的中文来有效地表达原文意思。之所以译者会如此依恋原文句式和结构,一个最根本、最普遍、最根深蒂固的原因就是没有用中文思维。
我们大家都曾注意到,有的人在用英文写作或将中文译成英文时常常喜欢用中文思维,采用形式上与中文词语似乎最直接对应的英文词语,套用中文句式和结构,结果写出来的英文更像中文,其效果各异,有的英文译文虽基本达意,但实在古怪,有的则不知所云,有的更是令人谛笑皆非。全国各地的车站、商店、公园到处有中英对照的标牌,上面的大多数英语译文都属这种性质。例如,有人把“入口”译成Enter the Mouth(应为Entrance),把“一次性杯子”译成one sex cups(应为disposable cups)。当然,这些也许是基本不懂英语的人的“杰作”。粗通英语或基本不懂英语的人自然只能用中文思维,而一些正经学过英语的人在写英语时也往往不能脱离中文思维。一篇书籍介绍中有如下一段话的中英对照:
本文从对艾青生平史料的查找发掘、悉心整理、精心归并等方面充分肯定了这本凝聚了作者30余年艾青研究心血和激情的学术专著的重要价值,由此得出作者是中国研究艾青生平第一人的结论。
By searching, exploring, carefully organizing and merging the historical data of Ai Qing's life, the paper highly appreciates the academic monograph which is full of its author's hard work and passion to study Ai Qing for over thirty years and its important values. We can draw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first person to study Ai Qing in China is the author.
从译文中可以看出,译者懂得英语语法,在找出英文“对应词”后,根据英语语法将这些“对应词”加以排列。然而,我们可以看到,这里除了用的是英语词语和英语语法以外,思维方式是完全彻底的中文思维方式,结果一些搭配很不正常,一些“对应词”并非真正的对应词。例如,The paper...appreciates the academic monograph是很有问题的搭配;说the monograph is full of...passion 是可以的,但说the monograph is full of...hard work则不通;“第一人”的对应词不应是the first person,译成the first person就完全歪曲了原文的意思。其实,我们在翻译时,重要的是把握原文的确切含义,然后尽量按照目标语言(在这个例子里是英文)的表达习惯将这些意思转达出来,也就是尽可能采用目标语言的思维方式。这段话或许我们可以翻译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