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兼职信息发布    浏览手机版!    超值满减    人工翻译    英语IT服务 贫困儿童资助 | 留言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文章 > 笔译技术 > 正文

语言反映文化

发布时间: 2018-08-22 09:02:13   作者:etogether.net   来源: 网络   浏览次数:



如英国是岛国,其地理环境必然对其人文社会的发展有过巨大影响;而中国大部分地处亚洲内陆,只有东南面向大海,其内陆文化的兴盛明显占主导地位。中国人在陆地山区多见“怪物”;盎格鲁撒克逊人在海上常见odd fish(怪鱼)。内陆人说“进退维谷”, 处于困(绝)境。海岛人说be on the rocks,那是把船“开到礁石上去了”,那可真是让人处于困(绝)境,而在海上是不可能“进退维谷”。汉语比喻白费力气时,常说是“水中捞月”、“竹篮子打水一场空”,水中当然是永远捞不到月亮的;竹篮子肯定打不起水来都是无用功。而英语说法有to fish in the air/ to plough the air。人们在水中钓鱼,在空中怎么可能钓得到鱼呢?汉、英行文大有异曲同工之处,他山之石有如玉,真是精彩纷呈,令人眼花缘乱。


以上例子都是在不同的民族人文地理历史的氛围中产生的比喻性的语用。它们都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这个领域是非常值得深入研究的。显然,比喻的民族件是与不间民族不同的牛活经验、风土人情、习俗风尚、宗教信仰、历史地理、社会变迁、文化传统、战乱 纷争、气候与农业、灾荒与生存等因素密切相关的。各民族都从上 述的因素中找到不同的比喻性的表述,发现了不同的事理,看到其折射出来的不同价值,从中得到了启迪,也在不同的历史教训中, 接受了不同的教训,因而也有了不同的说法和表达。


责任编辑:admin



微信公众号

[上一页][1] [2]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我来说两句
评论列表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