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签证留学 |
- 笔译 |
- 口译
- 求职 |
- 日/韩语 |
- 德语
一、基本原则
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师德为先,能力为本。加强教师思想政治、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强化职业理想和职业情怀教育,将立德树人贯穿教师教育全过程。
坚持优先发展。把教师教育作为教育事业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改革发展规划优先、财政资金投入优先、公共资源配置优先。
坚持优者从教。建立健全优者从教的激励和保障机制,通过政策导向,引导优秀人才选择师范教育,用最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
坚持质量为重。统筹协调各级各类教师教育,健全教师教育准入、评估、退出的管理机制,不断提高教师教育质量和水平。
二、主要目标和任务
到2022年,基本形成教师教育特色明显的现代教师培养体系和教师终身发展的支持服务体系。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基本完善;师范院校布局和专业设置趋于合理;办好一批全国有影响的高水平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重点建设一批省级示范性教师教育基地;教师培养培训的内容方式不断优化,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落实师德建设新要求,增强师德教育实效性。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的第一标准,落实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准则,加强师德宣传,完善师德档案,强化师德考核,突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
提升培养规格层次,满足保障国民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为义务教育学校培养更多素质全面的本科层次教师,为普通高中培养更多专业突出的研究生层次教师,为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下同)培养更多具有精湛实践技能的“双师型”专业课教师,为幼儿园培养一大批关爱幼儿、擅长保教的学前教育专业专科以上学历教师,夯实国民教育保障基础。
完善教师补充机制,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逐步扩大公费师范生培养规模,落实好国家和省市“特岗计划”政策,根据教师专业标准和职业特点,重点为乡村学校补充一批 “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有发展”的合格教师。建立健全乡村教师成长发展的支持服务体系,高质量开展乡村教师全员培训,不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创新教师教育模式,培养未来卓越教师。改革招生方式,提高师范生生源质量。注重协同育人,加强教学基本功训练和实践教学,不断更新课程内容,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师教育新形态基本形成。师范生与在职教师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