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签证留学 |
- 笔译 |
- 口译
- 求职 |
- 日/韩语 |
- 德语
九、提高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素质评价的第一标准,把课堂教学作为教师工作的第一要务。高校要更加关心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成长,完善青年教师助讲培养制度,全面开展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增加教师海外学习进修经历。提升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水平,建立和完善基层教学组织,充分发挥其集体备课、教学咨询、教学研讨等作用。完善教师分类管理和分类评价,加强教师教学业绩考核,在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晋升中施行本科教学工作考评一票否决制。推动教师不断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十、加大教学激励力度。高校要进一步加大对本科教育改革的政策、资源等支持力度,引导领导注意力更加聚焦本科教育、资源配置更加汇聚本科教育、教师精力更加凝聚本科教育。完善教师教学激励政策体系,设立优秀教师、优秀团队、优秀课程、优秀教案(讲义)、优秀课堂、优秀教学成果等奖项,努力形成校园内重教乐教的氛围。要把教学质量作为开展教学激励的重要评价指标,统筹考虑教师课程质量、课堂教学、教学研究、教学管理、教学成效,实习实训指导、学习和竞赛辅导等情况开展教学评价,并与学校的各项教学奖励和职称评审挂钩。进一步建立健全教学与科研等效评价机制,健全符合学校实际的教学类岗位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加大对教学业绩突出教师的激励力度,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绩效考核和津贴分配中把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作为同等重要的依据。
十一、完善教授授课制度。要推动国家级、省级高层次人才走上本科教学一线,让更多优秀教师为本科生授课,倡导知名教授开设新生研讨课。实施教授全员给本科生授课制度,并切实做到本人授课、课时数量、课程质量三落实。除特殊情况外,如发现有其他教师顶替上课等情况的,将在相关评优评先时取消评审资格。学校要把给本科生授课情况作为教师评聘副教授、教授的基本条件。连续两年不给本科生上课的教授、副教授,无特殊理由的,其职称应转聘为研究员或副研究员。
十二、促进科研教学互动。加强高校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相互促进,推进科研与教学互动融合,建立科教融合的育人机制,及时把学术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高校的重点实验室和研究基地等要向本科生开放。结合科研训练、学科竞赛和毕业论文(设计),支持本科生在教师带领下参与科研活动,支持有研究潜力的学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加大对教学研究的支持力度。
十三、推进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建好用好省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实施“互联网+教学”计划,改造传统教室,建设智慧教室、智慧实验室。建设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大力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现代技术在教学和管理中的应用,提高教学管理和服务的信息化水平,实施更加精准的教育教学。推动开展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其他优质课程学生跨校选修,逐步形成高校间学分互认与转换合作机制,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受益面。不断提高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素养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