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签证留学 |
- 笔译 |
- 口译
- 求职 |
- 日/韩语 |
- 德语
推进“互联网+教学”。加强省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共享平台建设,提高课程建设质量,推进跨校选课,逐步实现学分互认。建设20所省级“互联网+教学”示范性高校。鼓励高校共建优质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创新创业类课程,建设1000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管理平台,认定1000项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积极推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开展基于网络的课程教学与评价,建设100个省级在线教学名师空间,认定1000项“互联网+教学”省级教学改革案例、1000堂“互联网+教学”省级示范课和1000种新形态教材,促进“互联网+”课堂教学创新。推进信息技术在“众创空间”、跨学科学习、创客教育等新的教学模式中的应用。加强信息化教学研究和实践,积极探索适应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要求的课堂教学新方法、新模式。
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鼓励高校增设数字经济紧缺学科专业,优化人工智能等学科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应用,加大信息技术高层次人才培养,提高高校服务数字经济发展能力。推进“学分银行”建设,加快实现各类学习经历和培训成果的认证、积累和应用。建立和完善“互联网+”教学质量标准,规范在线学习和跨校选课的程序和考核评价办法,规范在线开放课程学分认定和转换办法,扩大学生学习选择权,确保在线课程的学习质量。建设基于大数据的教学质量监控和学习评价系统,强化学生学习进度和学习效果监控与预警。
(五)师生信息素养提升行动
提升信息化教育教学和管理能力。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数据驱动、实时评估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实施新一周期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遴选具有较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学科骨干教师开展智慧教学能力研修,提升智慧教学意识,形成利用智能化工具和系统解决复杂教学问题的能力,打造一批智慧教学名师。继续开展信息化领导力和教育技术专业人员教育信息化指导力提升培训,全面提升各级各类教育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举办中小学和高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大赛,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将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列为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的基本内容,推动高校教师适应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启动“人工智能+教师队伍建设行动”。优化和完善师范教育课程内容,提高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适应职业发展的信息素养。
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加强学生课内外一体化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应用能力以及信息意识、信息伦理等方面的培养。加强信息技术应用课程建设,优化课程内容,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问题。帮助和引导学生利用移动学习终端、网络学习空间、VR(虚拟现实)和AR(增强现实)技术等促进学习,培养学生利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继续办好中小学电脑制作、智能机器人和创客比赛等活动,不断创新活动内容和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