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兼职信息发布    浏览手机版!    超值满减    人工翻译    英语IT服务 贫困儿童资助 | 留言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翻译新闻 > 政策规章 > 正文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

发布时间: 2019-01-31 14:43:53   作者:译聚网   来源: 浙江省教育厅   浏览次数:


(二)基础教育精准教学行动

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应用信息技术创设适合个性化学习的环境和丰富可选择的课程资源,通过记录和分析学习行为、学习过程和学习表现,支持教师实现精准的学情分析、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着力推进精准教学,让学生灵巧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绩效。

建设多样化课程资源。紧跟技术和社会发展步伐,结合学科实际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将新技术知识、技能和素养融入学科课程,调整学习内容。依托之江汇教育广场汇聚微课、网络课程等数字资源,丰富资源形态;各地各校结合本地本校特色,大力开发和共享数字化校本课程和拓展性课程资源,形成纸质教材和数字资源相结合的课程资源体系,支持学生灵活选择和组合应用,支持教师实现基于学情精准诊断的个性化资源推送。着力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和校本课程特色化,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基础,打破学科界限,开展综合课程、主题课程、STEAM(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课程等跨学科、融合性课程。深入开展师生自制教具活动,鼓励师生按需自制教具,丰富课程载体。

创设情境化学习环境。修订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建立以课程建设与实施为逻辑起点的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体系。全面普及“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智慧校园环境,实现无线网络覆盖主要教学场所,人人拥有至少一种便捷可用的移动终端,校校建有录播教室。通过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以学生为中心,以多样化、情境化为导向,重构教学活动空间,大力推进学科专用教室、创新实验室等新型教室的建设和应用;充分挖掘和营造学校走廊、图书馆、实验室等场所的学习意义;积极创设虚拟与现实融合的学习环境,普及网络学习空间应用,实现网络学习空间覆盖全体教师和适龄学生,根据学习者角色和个性化选择接入课程资源、教学工具和应用服务;融通校内外学习资源,利用博物馆、科技馆等社会公共资源延展课程实施场所。

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教与学方式。鼓励教师通过记录和分析学生特征、学习行为和学习表现数据,及时调整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和方法,增强师生有效互动,丰富学习工具支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推进基于技术的混合式学习、合作学习、项目学习、移动学习、分层教学、STEAM(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教育,增强学习的自主性和探究性;指导学生选择契合的学习方式、优化学习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应用传感器等技术对学习内容进行数据表征,提高学生认知水平,促进深度学习。

开展数据驱动的学业诊断和评价。利用传感器、可穿戴设备、大数据等技术,伴随式收集和分析学习者日常学习行为和过程数据。通过对数据的深度挖掘,实现对学生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的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价,支持学生自适应学习;实现对教师教学行为的精准评测和反馈,为教师及时调整和优化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提供依据,促进教师从知识传授者到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转变。



微信公众号

[上一页][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我来说两句
评论列表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