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签证留学 |
- 笔译 |
- 口译
- 求职 |
- 日/韩语 |
- 德语
(三)推进培养模式改革
坚持“做中学,做中教”,推动形成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优化专业设置、完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创新评价模式为重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围绕区域重点产业需求,提高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结构与产业需求匹配度,建立起紧贴产业、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专业体系,重点建设2-3个产业急需的重点专业。以增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深化专业课程改革,对接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岗位规范和专业教学标准,调整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每个重点建设专业开发4门以上工学结合的专业课程及配套的相关数字化教学资源与共享平台,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资源建设上形成独特的可借鉴的经验,在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方面形成典型的原创性案例。
(四)改善实习实训条件
学校举办者认真履行办学责任,支持项目建设学校不断改善基本办学条件和实习实训条件,主要办学条件要求达到《山西省中等职业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晋教职〔2017〕15号)要求。推进校企共建兼具生产、教学和研发功能的实习实训基地,实施入厂办学、引厂进校、前店后校等合作,校企依托重点专业共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产品开发机构等,切实增强学校技术技能积累能力和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校内实习实训基地主干专业覆盖率达到100%。
(五)加快信息化建设
以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技术应用为重点,提高教育教学信息化水平。学校信息化建设达到规定标准,建成运行通畅、功能齐全的网络平台,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管理领域全面应用。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信息化教学大赛,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组织备课、教学、评价考核的水平。引导学生利用数字化媒体和环境,开展问题诊断、互动交流探讨来解决实际问题,不断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六)提升师资队伍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