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施燕华呼吁我们必须改变翻译的理念。我们以前经常讲"信达雅",特别强调忠实于原文,这无可非议,特别是外交部和政府方面的翻译,必须如此。但忠实于原文并不是一字一句的对译,而是能够忠实于它的精神。译员需要用外国人的思维方式想问题,不能一味地认为中国人写的这些东西就该这么翻译。翻译和外宣都应该以对象为主,如果以自己为主,效果肯定不好。外宣翻译就是为了提高我们的软实力,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比如讨论"小康社会"的译法,现有的英文表述都不是非常确切,后来有人提出干脆译为"xiaokang",慢慢地外国人就懂了。施燕华认为这样并不好,不管怎么困难,翻译还是要找出一种对方能够理解的方式。
最后,施燕华强调翻译还要重视受众。文化传播过程中,让外国了解中国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媒体。中国的媒体往往无法直达外国群众,而外媒则可以快速传递中国的声音,所以我们应该不断加强同外媒的交流合作。外媒需要把具有中国特色的语言变成英文,所以我们必须首先将其解释清楚,才能将正确的中国理念传递出去,让外国民众了解真实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