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兼职信息发布    浏览手机版!    超值满减    人工翻译    英语IT服务 贫困儿童资助 | 留言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翻译新闻 > 政策规章 > 正文

外宣翻译“传语”更要“传神”

发布时间: 2015-08-26 16:23:29   作者:etogether.net   来源: 译世界   浏览次数:
摘要: 2015年8月24日,由中国出版集团和光明日报社主办的第二届中外出版翻译恳谈会进行了第二天的日程,外交部资深翻译家施燕华女士...
        2015年8月24日,由中国出版集团和光明日报社主办的第二届中外出版翻译恳谈会进行了第二天的日程,外交部资深翻译家施燕华女士应邀出席了当日的中外翻译分论坛,并发表了题为《对翻译在文化传播中作用的几点看法》的主旨演讲,通过大量实例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外宣翻译与文化传播之间不可割裂的关系。
 
        施燕华认为,长期以来译员对自身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认识不够,社会上对翻译作用的认识也不够,希望借此次论坛进一步加深大家对这两方面的认识。她指出,近几年全社会以及中央领导高度重视翻译的作用,提出用外国人听得懂的语言解释我们的政策,介绍中国,这是很好的。这说明翻译不仅仅是从一种文字转化到另外一种文字,在文化传播过程同样中起着重要作用。
 
 
  接下来施燕华谈到译员应该如何在文化传播中发挥作用。首先译员要深入了解我们自己本国的、文化和历史,同时,也要了解对方的思维方式和文化,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们的外宣效果。施燕华以周恩来总理为例,1954年中国代表团出席日内瓦会议,周总理除了参加会议,还提议举行电影招待会,邀请各国的外交官和记者参加,宣传中国文化。他挑了中国的地方戏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并专门交代新闻负责人将剧目名称译为"中国的罗米欧与朱丽叶",这样外国嘉宾就能明白,无需再看很多介绍。事实证明周总理的提议是明智的,演出反响热烈。施燕华说,尽管现在我们有互联网,可以在大数据里进行海选,但有时拼凑起来的英文质量难以保障,这样的宣传效果也不一定好。
 

微信公众号

[1] [2] [下一页]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我来说两句
评论列表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