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兼职信息发布    浏览手机版!    超值满减    人工翻译    英语IT服务 贫困儿童资助 | 留言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翻译理论 > 文学翻译 > 正文

英汉比喻论述之异同

发布时间: 2023-07-28 07:19:23   作者:etogether.net   来源: 网络   浏览次数:
摘要: 较深入探讨英汉比喻理论的异同性,以使对这一使用最为广泛的修辞和认知手法有进一步的认识。


我们希望通过比较和对比的方法,较深入探讨英汉比喻理论的异同性,以使对这一使用最为广泛的修辞和认知手法有进一步的认识。西方古典修辞学家们论及比喻时,绝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它们只不过是文体的点缀物,因此可以对其任意增删。然而,现代的修辞学家们却认为比喻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修辞格的使用与规定大脑作用的基本原理之间有一定的联系,贝恩(Bain)博士首先提出这一观点。他说,对一些主要修辞格的分类,可能基于人类三种主要的理解能力:对不同性的感受,对相同性的感受,记忆的能力。根据贝恩博士的分类法比喻属于相同性,因为它的作用取决于大脑辨别相同性的自然的倾向。下面一个比喻的例子是许多西方修辞学著作经常援引的,它的确给读者一种赞叹美的享受。


[1] Life's but a walking shadow; a poor player,

That struts and frets his hour upon the stage,

And then is heard no more,.….(转引自胡曙中,1993:320)


(生命不过是一个行走的影子;可怜的演员,

在舞台上,时而昂首阔步时而烦恼蹉跎,

此后便消失不见。……)(张光明译)


[分析]诗人将人生比作舞台,将世人比作演员。通过此诗,能部分折射出诗人的人生哲学观,即感慨人生如戏,一切不过是过眼烟云。


按照西方修辞学的观点,要真正体会metaphor的作用,就必须理解促使人们创造不同于一般表达法的言语形式的动机。当然创造新颖修辞格的根本原因是想表达浓厚复杂的感情,是想使受众得到像作者一样的感受,进入作者的心灵,用作者的眼睛去观察事物、了解人物,这一动机是所有艺术表现的源泉。


表达感情的方法往往是把感情的动机用生动的语言展现在读者的眼前。方法之一是对客观世界的经历进行生动而又具体的描绘,比如勃朗宁(Browning)在描写秋季时,他并没有简单地平铺直叙告诉秋天的到来,而是通过具体形象的描摹法把秋天的美景展现出来。同样是描写秋天,中国诗人墨客的笔下,也有数不清不用平铺直叙而道出对秋天的寓意感悟的、堪同绝唱的豪迈诗句,如苏轼的“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辛弃疾的“秋气堪悲未必然,一年正是可人天”。当然,王维的“满山红叶,尽是离人眼中血”的诗句也饱含着哀伤的情调。


第二种方法是通过微妙的比较,通过选择和重新组织,使客观事物具有某些它本来没有的特征,使描摹法有形、有声、有色。对语言进行生动、比喻性的使用,有助于增强客观描摹的生动性,使某个客观经历显现得更加生动。英语中人们喜欢用呼语格(apostrophe)对不在场的人或拟人的事物发出呼唤,如:Frailty,thy name is woman.脆弱啊,你的名字是女人。他们也用感叹法(exclamation)和示现法(vision)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显而易见,这些方法都可起到使描摹生动化的作用。


责任编辑:admin


微信公众号

我来说两句
评论列表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