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兼职信息发布    浏览手机版!    超值满减    人工翻译    英语IT服务 贫困儿童资助 | 留言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翻译理论 > 文学翻译 > 正文

文本的内在矛盾和不确定性

发布时间: 2022-10-14 08:11:29   作者:etogether.net   来源: 网络   浏览次数:
摘要: 任何记录入类言语和思维的文本都不可能没有矛盾和不确定性。


文本之拒斥僭释是由它的本质特征决定的。


任何记录入类言语和思维的文本(即从圣典、法典、古籍、文献到日常文书)都不可能没有矛盾和不确定性。这是由自然语言固有的特征所决定的,不是什么优点或缺点的问题。这就是一切文本的本质特征。从哲学上说,文本之所以充满矛盾和不确定性,是由于人的思维是“非线性”的,而其语言又必须呈线性:非线性思维与线性语言必然产生矛盾,线性制约不住非线性,此其一。其二是,人的思维既是永无止境的,又是驳杂纷繁的:它必然是一种实体性意指及指称(signification and reference)与非实体性意指及指称的“富集”,赋形于语言者只是这一富集的小部分,即“冰山之顶”。


具体说到翻译的文本,还存在着第三个原因,即语言(SL.&TL)的异质性及翻译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差异(译者与作者之间的时空差和品位差)等等。文本的矛盾性和不确定性这一特征,就独创性、开拓性、探索性及叛逆性强的作品而言尤为显著。具体地说,这些矛盾包括:(1)语符与语义(“名”与“实”)的矛盾);(2)外延与内涵(一般表现为“言”与“意”)的矛盾;(3)“在场”与“不在场”的矛盾(“presence”vs.“absence”);(4)语言结构(从语词到语段)上的矛盾;(5)文体上(如风格和审美手段)的矛盾;(6)真与伪的矛盾;(7)互文性(intertextual)矛盾等等。分析文本矛盾的目的在于准确获得文本的意义。因为,一般说来,文本是作者的一张心迹图,但它只是作者的“知、情、志”——总之是其全部思想感情的一张非常疏略的心迹图。


责任编辑:admin


微信公众号

  • 上一篇:白话文的节奏和音调
  • 下一篇:译文用字不当


  • 《译聚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30天内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info@qiqee.net,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来说两句
评论列表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