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兼职信息发布    浏览手机版!    超值满减    人工翻译    英语IT服务 贫困儿童资助 | 留言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翻译理论 > 文学翻译 > 正文

五四时期的文学翻译

发布时间: 2019-11-07 08:59:34   作者:etogether.net   来源: 网络   浏览次数:


其次,五四时期,文学革命的巨浪也席卷了戏剧界,要求迅速翻译西洋剧本,以供仿效。欧阳予倩曾在《新青年》第五卷第四号上发表了《予之戏剧改良观》,提出要改革戏剧,必须从事剧本、 剧评、剧论的设建。五四时期出现的一系列话剧剧本。明显地受西洋近代剧、特别是“社会问题剧”的影响,也向社会提出一连串问题,如婚姻自主、反对内战等等。


此外,随着外国文学作品大量介绍进来,翻译水平和质量也 有很大的提高。在五四运动以前,文学翻译可以说尚处在探索 阶段,从翻译方法来说还是很不成熟的。这主要表现在:(一)许多译文对原作进行大量删节,有的译文竟比原文减少了一半。译者在译文中常常随意大发议论,译品常以译述的形式出现。这样, 译文自然不会忠实的。 (二)许多作品的译名,或者为了引人注目, 或者为了追求中国古小说式的古雅,常常不顾原来的书名而译成另外的名称,如雨果的《海上劳工》译成《噫有情》,《悲慘世界》译 成《活冤孽》,等等。而且许多译本都不注明作者和译者的姓名, 有时只注明译者,有时只注明作者。(三)多数译品都是用文言译的,自然表达很难准确,有些译者甚至把剧本都译成小说。


然而,到了五四时期,在建立新文化的斗争中,通过对林译小说的严厉批评,有关翻译的原则、标准、方法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鲁迅、瞿秋白、沈雁冰、郑振铎等都发表了许多论述翻译的文章,提出了许多很有建树的意见,至今仍有启迪意义。 单楚沈雁冰一个人,这个时期就发表了一系列有关翻译的文章, 如《译文学书方法的讨论》、《“直译”与“死译”》、《译诗的一些意见》、《“媒婆”与“处女”》、《直译•顺译•歪译》、《读<小妇人>—— 对于翻译方法的商榷》, 等等。我们现在再读这些文章(全收入《茅盾文艺杂论集》),仍然深得教益。



责任编辑:admin



微信公众号

[上一页][1] [2] [3] [4]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我来说两句
评论列表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