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兼职信息发布    浏览手机版!    超值满减    人工翻译    英语IT服务 贫困儿童资助 | 留言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翻译理论 > 文学翻译 > 正文

五四时期的文学翻译

发布时间: 2019-11-07 08:59:34   作者:etogether.net   来源: 网络   浏览次数:


《新青年》在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同时,也很注意文学翻译这一思想武器和宣传工具。如第一期就发表了屠格涅夫的《春潮》。这是一部深刻反映现实的爱情小说,翻译并发表这一小说,是有意与当时淫诲小说相对垒。


《新青年》还发表了屠格涅夫的《初恋》,葡萄牙作家席尔空的《欧洲花园》,法国作家龚古尔兄弟的《基尔米里》;还出了“易卜生专号”,比较完整地介绍了挪威这个伟大作家的作品,如《娜拉》、《国民之敌》、《小爱友夫》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娜拉》这个剧本, 通过介绍这个反抗旧礼教、旧家庭束缚的妇女形象,对于古老封建的旧中国有着极其深刻的社会意义。


《新青年》在第二卷第六期上刊登了刘半农译的《马赛曲》。这是一首具有深刻内容和强大号召力的战歌,曾在法国大革命战火纷飞的年代,发挥过巨大的鼓动作用。刘半农还译了英国瓦雷的《赠玫瑰四章》,摩亚的《最后的玫瑰三章》,拜伦的《哀伯尔紫罗兰三章》,以及美国虎特的组诗《缝衣 曲》。在这一时期,刘半农在介绍西洋文学名著,并与顽固守旧分子斗争中,是作出一定贡献的。


《新青年》除了介绍许多外国名著以外,还翻译了一些文艺理论,指出翻译事业的正确方向。总之,《新青年》在五四运动以前,不仅传播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而且在文学创作和翻译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为新文化运动扫淸了道路。文学翻译在五四时期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当时许多进步作家都十分重视外国文学的介绍,并积极进行文学翻译。 因此,文学翻译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潮。


这个时期文学翻译具有以下的特点:

—、翻译事业成为革命事业的一个部分,出现了为革命而翻译的新局面。

为了配合革命运动的发展,这个时期在翻译选材上都十分重视外国具有反抗性的优秀文学作品。通过翻译介绍,以暴露当时社会的黑暗,教育广大读者,推动革命运动向前发展。鲁迅在这时期译了日本作家武者小路实笃的反战剧本《一个青年的梦》,俄国阿尔志跋绥夫的《工人绥惠略夫》,又从日文先后译了俄国作家爱罗先河的《桃色的云》,还译了一些文艺理论著作。


沈雁冰对于翻译外国文学作品的目的性,在《新文学研究者的责任与努力》一文中阐发得更加明确,他说介绍西洋文学的目的,一半果是欲介绍他们的文学艺术来,一半也为的是欲介绍世界的现代思想——而且这应是更注意些的目的。”他主张介绍西洋文学时,第一应值得注意的是要进行选择。他向国内文坛推荐了一个包括二十一位作家及其四十三部作品的外国文学书单,其中有易卜生、左拉、果戈里、契诃夫、屠格涅夫、托尔斯泰、莫泊桑、法朗士、拜伦、安徒生、泰戈尔等等。在他主编《小说月报》 时,先后译了《阿富汗恋歌》、《泰戈尔短篇小说集》、《倍那德戏曲 集》等,并系统地介绍了西洋文学、希腊文学、欧洲大战文学、 新犹太文学等。


郭沫若以译诗为主,译有雪莱诗选,歌德诗选,鲁拜诗集, 还译有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茵梦湖》、《新时代》等。郭沫若最为推崇拜伦的诗。这位英国诗人的诗充满了战斗力和号召力, 并具有强烈的浪漫色彩,深得郭沫若的喜爱。


郑振铎在继沈雁冰之后担任《小说月报》主编时,为推动文学翻译作了大量的工作。他自己也译了俄国和印度的文学作品多神, 如《灰色马》、《贫非罪》和泰戈尔的《飞鸟集》、《新月集》等等。总之,通过上述诸人以及其他先进知识分子的积极倡导和辛勤努力,文学翻译紧密和当时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结合起来, 因而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并给我国新文学运动提供了多方面有益的借鉴。


二、五四时期,俄罗斯文学和“被损害民族”文学的翻译占有重要的地位,成为翻译界一个突出的特点。



微信公众号

[上一页][1] [2] [3] [4] [下一页]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我来说两句
评论列表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