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兼职信息发布    浏览手机版!    超值满减    人工翻译    英语IT服务 贫困儿童资助 | 留言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翻译理论 > 文学翻译 > 正文

伪翻译消除策略

发布时间: 2019-10-29 08:58:18   作者:etogether.net   来源: 网络   浏览次数:
摘要: 要消除伪翻译,从宏观策略上讲,无论译者还是发起人都要对翻译工作有足够深刻的认识,要抱有负责任的态度。



文化交流是双向的。虽然强势文化向弱势文化的渗透远远超过弱势文化向强势文化的渗透,但是随着一个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民族文化的振兴和综合国力的增强,弱势文化于强势文化的影响将会越来越大,弱势文化的词汇也会越来越多地融入强势文化和世界文化中。弱势文化要融入强势文化,对强势文化产生影响,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就是翻译。作家、评论家和翻译家埃尔莎•格雷斯(Elsa Gress)认为,假如没有翻译,很难想象西方古代文明能够发展到今天这个样子。当今时代,翻译在世界各地不仅是整个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比以往任何时代更加不可或缺。可见,要有效地促进中国文化的对外宣传与交流,就必须努力提高我们的翻译质量,消除伪翻译所造成的不良影响。


要消除伪翻译,从宏观策略上讲,无论译者还是发起人都要对翻译工作有足够深刻的认识,要抱有负责任的态度。奈达指出,翻译是一件复杂而令人着迷的工作,他引述理查兹(A. Richards)的话说,翻译很有可能是宇宙历史上最为复杂的活动。然而,很多人对此缺乏足够的认识,他们想当然地认为,任何人只要懂两门语言,就可以胜任翻译任务。事实上,懂两门语言未必就能胜任翻译工作。“有的人可能两门语言都讲得很好,但是却写不好,这就意味着他们怎么也成不了熟练的翻译家。”奈达的观点似乎与洪堡特的不谋而令。洪堡特认为:“语言是人们精神实质的外在表现,语言即精神,精神即语言,即使把两者看做是同一的也不过分。”这就是说,翻译所要传达的是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它的使用考的精神,因此绝非唾手可得之事,甚至“越是简单的文字越不好译,往往易稿多次,还是不能满意”。像王佐良这样的大家尚且如此,更何况是一些初出茅庐的伪翻译者呢。


要消除伪翻译,从微观策略上讲,需要译者认真对待译文本,重视翻译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刘宓庆认为,翻译过程中必须强化译者主体的文化意识。文化信息感应能力,为了能够准确恰当地传达原文的信息,译者既要照顾到文化适应性,即准确把握待译文本的文化含义,还要照顾到读者的接受能力以及适境的审美判断。说得通俗一点,就是译者要字斟句酌,处理好每一个字、词、句子,理解要准确,传达要到位,表述要规范,还要考虑到译文的可接受性。我们用下面的例子来说明这一点:


【例1】“休闲自行车” (Lie Fallow bike)


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休闲”是指“(可耕地)闲着,一季或一年不种作物”。这一术语被从农业耕作这一具体域投射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抽象域之后,已经成了僵化的隐喻,而今人们便用得更多的是它的隐喻意义,比如时下很时髦的“休闲吧”,“休闲倶乐部”, “休闲世博会”等等,很少有人还会联想到它的本义。尽管《汉英词典》是为“休闲”提供了 lie fallow这一译法,但这只是字面意思,也只是释义之一。词典释义提供给译者的只是众多选项之一,而且很多情况下译语中根本就没有直接对应的词语,所以译者还得视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创造。然而遗憾的是,不少人就按照字面意思直译“休闲”,例如上海一家宾馆甚至把“休闲吧”翻成了 Fallow。实际上,纽马克就隐喻的翻译提出过五种方法,很有借鉴意义。这五种译法是:移植意象,寻找对应意象,把隐喻转换为明喻,把隐喻转换为意义加明喻,把意象转换为意义等。此处的“休闲”就可以来用把意象转换为意义的译法。这样做完全能传达“休闲自行车”的所指意义,因为“休闲自行车”就 是供游客观光娱乐、代步休闲的一种交通工具,绝不是什么“lie fallow bike”。借助于另一术语pleasure boat(游船),我们不妨把它译作leisure bike。这样,它的所指意义清楚,既传达了原文所表示的意义,又照顾到了译语读者的接受能力,因此可以更好地实现交际目的。



责任编辑:admin


微信公众号

我来说两句
评论列表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